第2版:综合新闻

不拘一格“评”人才

——宁国市开启乡村人才职称评定新模式

■查佩利 特约记者 崔光宝

“我终于拿到果蔬种植乡村振兴农艺师资格证书了,圆了我多年职称梦想。”近日,通过宣城市人社局组织的职称专家评审、考核最后一关口,获得中级职称的范中虎高兴地说道。只有初中学历的范中虎,是宁国市中溪镇浩宇家庭农场主。由于范中虎果蔬种植事迹突出,2020年荣获宁国市第二届优秀“农民工匠”;2021年获宣城市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21年获宁国市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依据他的能力、业绩和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在宁国市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申报中打破了很多“条条框框”限制,使他获得了农艺师职称资格。今年在该市,像范中虎这样通过乡村振兴人才中级职称评审取得高级职称的有7人,中级职称的有23人,初级职称的有33人。

近年来,宁国市乡村民营经济组织快速发展,乡村家庭农场、电商营销、乡村民宿等民营企业经济上规模的有394家,拥有高新技术乡村民营企业127家。乡村民营企业从业人员47460人,其中乡村民营经营管理人才4546人,占从业人员的9.5%,超亿元企业有42家,占10.6%,超6亿元企业16家。目前,该市乡村民营企业经济总量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左右,一大批乡村民营经营管理者从事蔬果种植、家庭养殖、陶瓷制作、中药材种植、民间雕刻、草雕制作、水稻培育等,对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大多数学历较低,无论文、无初级职称,按照现在的职称评定标准,他们不符合申报高一级职称资格条件,这与他们的实际能力和业绩很不相称。

为帮助乡村振兴人才解决职称晋升之难之痛,当好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的“店小二”,宁国市人社部门根据《安徽省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实施办法》的有关文件精神,决定在长期扎根基层、从事适度规模生产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新型企业经营主体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人员、农村手工艺者、民间艺人、技术能手、在乡返乡下乡回乡创新创业带头人、电商营销人员及其他涉农乡村人才中开展职称评审,把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选拔出来。职称评审中对乡村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年龄、不唯奖项、不唯论文,凡是扎根农村、振兴农业的人才,无论过去有无职称,凡符合乡村振兴人才评定条件的都可申报。评审标准主要是围绕思想素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水平、带动能力和群众认可度等方面内容情况,突出“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使宁国一大批业绩突出的乡村振兴人才获得了与他们实际能力、技术水平相匹配的职称资格。刚刚获得乡村振兴高级农经师的安徽云沃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黄春峰十分感慨地说:“以前只知道医生、教师能评职称,没想到现在我们农民也可以评职称了,这是人社部门和农业农村局对我们农民的一种认可!”

下一步,宁国市人社部门将进一步加大乡村振兴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力度,依据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在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上坚持以品德、能力、业绩、贡献为评价导向,进一步破除“四唯”倾向,着重解决评价标准简单量化、“一刀切”等问题,构建更加科学规范有效的职称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人才评价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较好发挥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正向激励作用,树立不唯职称看业绩、不唯学历看能力、不唯奖项看贡献、不唯论文作硬杠杠的评价导向,不拘一格评价乡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