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红色文化是宣文化最鲜明的底色

■杨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底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中凝聚而成的,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是不怕流血、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集体主义文化,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爱国主义文化,是为人类求解放和自由的共产主义文化,说到底,红色文化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概括和形象化表达。

宣城是新四军军部旧址和中共中央东南局旧址所在地,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地,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同志的诞生地,有着光荣的红色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文化更是宣文化最鲜明的底色。宣城,这一方土地曾因无数仁人志士的前赴后继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在建党初期,党的早期领导人恽代英、肖楚女先后来到宣城传播马列主义,播下了革命火种。从土地革命开始宣城区域内就建立了中共党组织,创建了革命武装和红色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宣城的抗日怒火遍地燃烧,抗日救亡运动积极活跃。至今,这片热土上还口口相传着抗战故事。

1938年8月2日,新四军军部进驻泾县云岭镇,宣城是新四军军部驻地最长时间的地方。在这里,新四军发展壮大成为“华中人民的长城”,部队由1万余人发展到1940年底的近9万人。在这里,革命的火焰燃遍皖南大地。从1938年5月至1941年5月,新四军共与日伪军作战近5000次,击毙、击伤日军、伪军共计124000余人。“奇袭官陡门”,极大地打击了驻芜日伪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江南敌占区人民的抗日斗志。在官陡门战斗中,粟裕谋划之精、出兵之奇、行动之快、用时之短,都堪称突袭战的经典范例。“云岭保卫战”中,面对我军主力在外,敌众我寡,形势严峻,叶挺亲上战场指挥,最终以少胜多,新四军威震皖南。素有“老虎团”美称的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八团,在广德新杭镇用“鬼子的炮,灭鬼子的威风”,取得新杭镇大捷……

多年战争洗礼,在宣城,留下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红色足迹和遗址遗存。先烈们的事迹在前,后来者们从未遗忘,一代代人缅怀先烈,将他们保家卫国的情怀投入到美丽家乡的建设当中,在这方红色热土上,形成了以“爱党爱国、矢志不渝、勇于拼搏、无私奉献”为主要特点的红色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高度重视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红色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他强调,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保护红色文化、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红色文化主线,加强理论研究,提炼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宣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宣城百万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塑造了宣城人民精神品格。加强对红色文化研究,是夯实宣城文化的理论必然要求。首先,要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分析红色文化是在怎样的社会制度结构中形成的;其次,从大的宣城文化体系融合的视角来分析红色文化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进一步分析红色文化是如何塑造宣城人民的精神气质,并推动宣城建设和改革实践;第三,要研究在宣城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红色文化经历了哪些起承转合,并如何在历史与社会的叠加运动中最终形成怎么的红色文化符号。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红色文化根基,加强文化实践,推动以文化人。红色文化既是宣城近代历史的鲜活记忆,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篇章。在宣城的土壤上孕育出具有鲜明皖南特色的红色文化,为宣城文化提供了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和精神滋养。成长在革命和实践基础上的红色文化,并不是让人欣赏的阳春白雪,而是立足于人民的生动实践。它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人民日常生活图示的文化映照。它充分诠释了在具体历史情境下人民作为历史担纲者的行为实践和精神力量,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继承和传承的文化精髓。要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为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供机制保障,筑牢红色文化的主阵地,加强红色文化宣传和教育,传承和发展好红色文化基因。通过一个个革命遗址的保护和挖掘,一堂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实践课,弘扬革命先驱的动人事迹,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让一代代宣城人在这份传承中汲取精神营养。

三是坚持以“文化强国”战略指引为红色文化的方向,加强文化融合,实现文化自觉。我们要立足新时代新需求新变化,通过“新基建”技术做大、做强红色文化产业。将红色文化与新技术进行结合,创新文化发展的样式,让红色文化可知、可视、可感悟。通过共青团、妇联、党性教育培训基地、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为不同群体和受众搭建红色文化需求的沟通桥梁,进而实现文化的自觉,使广大青年、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把自我的人生价值与国家强盛、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真正实现红色文化话语的大众化传播。通过将红色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通过将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结合起来,让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宣文化大家谈”欢迎投稿,投稿邮箱xcrb283186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