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水动力”绘出乡村新画卷
■赵丹丹 沈梦云
初冬时节,俯瞰广德乡村大地,犹如展开一张山明水秀的人文生态画卷。依托于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工作的持续开展,广德市不断做好做活“水文章”,打通农村水系治理“最后一公里”,使“桐汭大地、河湖遍通”逐步变为现实,实现了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三丰收。
利民为民惠民新篇章
水系治理,关键在于利民惠民,发挥社会效益。今年以来,广德市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紧紧围绕民生做文章,在防洪排涝、节水治水、供水排水等方面亮点频出,让百姓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这一点,家住新杭镇流洞社区的李大妈深有感触。李大妈今年65岁,在流洞河岸开垦了一块地,种了三十多年的菜。流洞河是条“不安分”的河,每年一到汛期就河流不畅、水患频发,还冲毁了沿岸李大妈的菜地。“每年汛期一来,我的菜地都得遭殃、一棵不剩,年年要重新种。”忆起曾经,李大妈仍感到惋惜。
今年4月份,新杭镇水系连通项目流洞河段整体完工,流洞河沿岸筑起了坚固的堤坝,兴修了长达750米的防洪工程,该工程甫一建成便发挥了效用,成功经受住了台风“烟花”的考验。流洞河周边村民终于可以睡上安心觉,再也不用提心吊胆想着防洪了。
在邱村镇山北村,村民们都在谈论着水系连通项目为他们的“母亲河”——山北河带来的巨大变化。走在山北河河道上,只见水面宽阔、水流清澈,不时有水鸟低飞掠过,村民们时常来这里洗衣洗菜、引水灌溉。同时,河道两岸刚刚修成的宽敞平整的防汛步道,已然成为村民进村出村的必经道路。
水清岸绿景美新画卷
如今,漫步在柏垫镇汭河沿岸,只见河水碧波轻漾、连绵不断,沿河堤坝耸立,亲水平台开阔平整,两岸绿树苍翠。
今年,广德市水系连通项目柏垫项目区治理河道总长10.6公里,总投资3496万元,涉及柏垫境内汭河、响灵河、姚村河,通过对岸坡整治工程、景观提升工程以及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在解决防洪问题的同时,全力修复河道生态,增加人文景观,促进人水和谐发展。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汭河之美折射出广德市通过水系连通项目改善生态水环境的坚强决心。居住在卢村乡笄山村的村民们,散步休闲又多了个新地方,那就是“山门”下的河道和周边景观公园。半圆形的河道犹如被道路切割成两半,河水犹如一道镜面,反射出“山门”的巍峨壮观。以水为媒,两边河道建有公园,不同树木参差排布,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很难想到,这里曾经是一片脏乱差的景象。
乡村振兴发展新动力
水生态环境如何改善,才能发挥富民效应?杨滩镇给出了答案。今年,得益于水系连通项目,杨滩镇九房村的菊花基地建设办出了新花样。九房村党支部书记叶军说:“今年,通过水系连通项目,对河道开展了系统治理,建设了护坡、拦水坝、游步道等,使河道环境大变样,为九房村的菊花基地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水景观。”随着水质改善,当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享受着发展“红利”。
同样是以水为媒,服务乡村振兴,新杭镇则是致力于筑好凤凰台、引得凤凰来。在新杭镇彭村村,水利部门整合水系连通项目建设防汛步道1.5千米,实施临水平台广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总计投资约230万元。水生态环境改善后,沿岸土地价值得到极大提升。原先人人避之不及的沿河地带,现在成了开发商争抢的“香饽饽”。项目的大力推进,最终引得“彭村新天地”这个“金凤凰”落地。
在改善水环境的同时,广德市水系连通项目滨水文化景观的打造,加快了农村景区化建设,推进全域旅游布局,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水动力”,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广德市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涉及9个乡镇9个项目区,总投资达到9.8亿元。治理河道总长246千米,受益村庄133个,有效保障了沿河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农业生产旱涝保收。同时充分融合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等项目,合力打造水美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