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我市精准施策大幅改善空气质量

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和依法治污,建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

建立“地、空、天”立体网络。基于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数值预报模式技术等,我市运用微型站网格监测、多因子快速移动溯源监测、便携式应急检查/巡检设备、红外挥发性有机物泄露检测等,结合第三方驻场管控专家服务团队,开展大气污染热点溯源、筛查服务。充分采用“大数据”分析,开展大气环境质量综合研判,为生态环境管理和风险预警提供数据支持,逐步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预测准确度和中长期趋势预报能力。

灵活运用激光雷达扫描设备。我市实行精准施策、科学治理,激光雷达设备可以通过3D扫描连续在线监测大气气溶胶的空间立体分布信息。垂直扫描探测设备,可反演距地面10公里以内气溶胶颗粒物的空间分布信息以及时空演变特征。污染物分布扫描设备,可实现对工业园区、居民生活区、厂区等敏感地带污染物定量评估。走航监测扫描设备,可对区域上空污染团的输入、过境、沉降过程以及演变过程进行监控。通过每日监测数据、扫描成像,我市可精准分析城区主要污染物构成、重点污染点位,助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建立遥感监测、黑烟车视频抓拍系统。我市投资1000余万元,推出移动源污染治理“利器”,建立了3套遥感监测和18套黑烟车抓拍系统,初步建成移动源监管网络,为筛选高污染、高排放车辆,遏制超标机动车的排放行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运行以来,累计有效监测车辆14877287辆次,处罚超标柴油车550辆。

(本报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