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凌笪镇:奔向山村的“诗与远方”

■本报记者 余庆

深秋时节,走进郎溪县凌笪镇,特色农业基地里红红的果子挂满了枝头,度假山庄里游客川流不息,满眼都是乡村美、产业旺的生态美景。兴旺发展的产业让村民鼓起“钱袋子”、美丽宜居的乡村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村民们踏上乡村振兴之路,奔向山村的“诗与远方”。

近年来,凌笪镇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方针,探索乡村振兴+特色农业、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等发展模式,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好产业升级组团战,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绿色经济 助推脱贫致富

走进郎溪县凌笪镇王桥村的香橼药业扶贫基地,漫山遍野的树枝上挂满了红橙色的栀子果。眼下正是采摘的时节,上百名村民头戴草帽,挎着蛇皮袋或是果篮,在栀子树丛中娴熟地忙碌着,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袋子的栀子果,村民们将摘下的栀子果打包好再背去旁边称重,一派繁忙的景象。

拿起一颗栀子果在手里端详,橙红色果实鲜艳饱满,乍一看就像一个小红灯笼。“小心点别捏破了,果汁弄到手上颜色不容易洗掉。”基地的负责人陆涛林笑着告诉记者,栀子果不但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还可以提取天然色素作为染料,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

今年64岁的陆涛林因为身体原因,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基地投入使用后,他就来到了这里帮忙管理基地。“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建在我们家门口的扶贫基地,让我们有了稳定的收入,大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陆涛林告诉记者,在基地里还有11位和自己一样的脱贫户,每年都有近2万元的收入。

“除了长期务工人员,每年采摘季还有上百位村民前来采摘,采得快的村民一天能挣近200块钱。”王桥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李洋告诉记者,王桥村香橼药业基地由村里投资139万元建成,种植面积约190亩。基地不但给包括脱贫户在内的村民提供了稳定就业的机会,还为村集体每年增收16.8万元。

近年来,凌笪镇因地制宜,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展花卉、苗木、特色水果等产业,打造了独山蓝莓基地、王桥香橼药业基地、凌笪村花卉苗木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助推全镇的绿色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民俗风情 引领文化旅游

皖苏浙三省交界处豪丰葫芦山度假村里,来自无锡的游客何先生正带着孩子在山上的茶园里遛达,看着处处都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何先生连声感叹“来对了地方”。

走进群山环抱中的度假村,隐匿在竹林和茶园中的独栋别墅和竹林小木屋,房型不一,各具特色。度假村的大片山场,在不同时节还能找到大自然馈赠的不同食材,风味独特的原生态美食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庄园里还有独立的烧烤区和专门的铁锅灶供游客烹饪;多功能大厅、户外拓展露营平台、土灶、吊床、垂钓和篝火场地等一应俱全。(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