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学习与思考

促进发展动能全面提升的几点思考

●汪庆玲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立足这个国情,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决议》中,“发展”这个关键词共出现225次,“高质量发展”写入“十个明确”。市第五次党代会将“发展动能全面提升”作为“345”目标任务之一,深刻揭示了发展动能的积聚与培育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要树立一个意识,立足近期目标锚定远景目标持续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宣城总体上还属于欠发达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要把握住这轮机遇,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也要有历史的耐心。高质量发展动能的增强是一个需要不断培育和积聚的过程。我们要紧紧瞄准高质量发展的“靶子”,立足宣城空间广阔、交通枢纽、生态优美、政策叠加扶持等优势,锚定远景目标,超前谋划发展思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将近期规划和远景规划相融合,加快培育和积聚高质量发展动能。

二要坚持创新驱动,发挥“两个”积极性

我市近年来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创走廊、环太湖科技创新圈建设,积极打造宛陵科创城、宣城(上海)科创中心等平台,但创新发展依然任重道远。立足宣城高校少、创新资源稀缺的实际,迫切需要充分调动企业创新、县域创新“两个”积极性。

企业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主体和微观基础,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不少优秀企业抛弃“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发展心态,转而在科技创新领域深耕细作,成效显著。但企业创新风险一直是大多数企业裹足不前重要原因。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就要做细服务、分类施策,帮助企业分担部分技术创新的风险。市县政府在深化产学研用金合作平台服务、夯实数字基建等举措基础上,分类分层次引领企业技术改造、科技成果应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对于实力强、创新基础好的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对于实力不强,创新基础较弱的企业,鼓励其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实施应用科技成果的补贴。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新形势下,支持县域开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县域科技创新环境,是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三要做优三大规划布局,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一)是利用我市空间广阔优势,做强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配套规划,在提升基础设施水平的过程中积蓄动能。我市腹地纵深广阔,东-西、南-北贯穿连通,交通便利、枢纽地位突出,可在发挥市县两级积极性的基础上,统筹确定全市产业链规划,落实市县两级链长制,打造上下游关联、横向耦合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以产业链建设为重点,以“建链、补链、强链”为导向,适度超前谋划基础设施投资,储备一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发展蓄能。

(二)是做好生态产业规划,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我市生态优势突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三生融合”发展理念,着重推动生态优势与产业发展互融互促。规划以绿色产业园区为支撑、生态产业为主导的生态经济发展格局,挖掘带有地区印记、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经典产业,因地制宜谋划旅居、康养、文旅品牌,延长产业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三)是抓住新型城镇化契机,做好城镇发展升级布局规划。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纳入投资重点的“两新一重”建设,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这就要求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新基建、重大基础设施同步布局,与新型工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重新规划中心城市布局。做强中心城市,将周边城镇培育成与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卫星城市,改变“小马拉大车”的现状。引导具有生态、文化特色的县级城市和县城走“小而特”发展模式。做强特色小镇,强权扩镇、发展镇域经济,使之成为向上承接城市人口下乡消费,向下吸纳农业人口转移,以乡村之首城市之尾的区位优势,以及“宜居宜业宜游”的资源配置,成为城乡生产要素跨界流动的连接点。

四要激发“四类人才”的活力,形成发展合力

(一)是大刀阔斧改革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激发党政干部干事创业激情。选人者要以“为党育才、为国选才、为民用才”的胸襟和品质去发现干部培养干部;坚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以“真为民、敢担当、善作为”为尺度;在实践中去考察干部、在干事中去识别干部。要完善激励机制,落实容错机制,不断强化正向激励作用。

(二)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努力营造市场主体创新创业良好氛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在金融、税收、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合作及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努力为企业家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三)是以市场引导为目标,放宽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侧改革。要做好“减法”,放宽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竞相释放才能的限制,在没有国家法律明确禁止的前提下,允许、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兼职、技术入股,增加市场的专业技术供给总量,提升供给质量。

(四)是着力培育工匠精神,加快锻造新型高端实用技术人才队伍。高精尖人才外流是欠发达地区的常态,留在本地大多为一般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的人才,所以更要注重对这类人才的培养,他们才是真正的主力军。目前,企业用工难成为我市招商引资新障碍。招商引资,可以让本地居民就近就业,从而促进消费、带动发展;留住人,用工便利,同样可以成为吸引投资的重要因素。当企业出现用工难,这就说明我们的人口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认真研究我市人才、劳动力外流的原因,充分利用家乡情节、兼顾家庭、安享天伦、稳定就业、适度的待遇等综合优势留住本土技术人才在家乡就业,使之成为吸引资本投入的重要举措。 (作者单位:中共宣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