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水阳镇:生态养殖水优蟹更肥

■本报记者 刘畅 特约记者 宋本金

金秋时节,菊黄蟹肥。眼下,正是鲜美的大闸蟹热销之时。

日前,在宣州区水阳镇新珠村星罗棋布的池塘里,养殖户们起早贪黑捕捞螃蟹,忙得不亦乐乎。池塘四周,鸻鹬、白鹭等各类水鸟在其间欢快地飞舞、滑翔。优良的生态,让不少来采购的客商,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下“天蓝蟹肥水净”的画面。

“水好养出的螃蟹才更好,这里的螃蟹规格单体都在4两以上!”水阳镇水产站站长汪祖军告诉记者,现在蟹塘风景如画、螃蟹个大美味,都和近年来水阳镇推广螃蟹生态养殖分不开。2018年,该镇印发《水阳镇全面推行水产生态养殖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文件,截至目前共发包水面2.8万亩,这些水面均按文件要求走生态养蟹之路。经过3年努力,目前水质明显改善的达1.8万亩。

在新珠村的生态养殖塘,记者看到安徽劳动模范、水阳镇螃蟹养殖大户葛其寿正和当地养殖户们一起对螃蟹加紧捕捞、分拣、过称。去年底,葛其寿承包了500亩水面,对塘体的拦网、排灌设施、增氧设备进行了标准化改造,专门发展螃蟹生态养殖。记者看到,这里养出的螃蟹“钳力十足”,爬行迅速。养蟹环境也和以往大不相同。塘中的水质清澈见底,蟹塘底部各类水草如一层毛茸茸的绿毯,金鱼藻、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错落在水面,清爽美观。

“养蟹先养水,养水先种草!”葛其寿向记者介绍,水草的作用很大,首先可以成为螃蟹的素食,同时水草就像水中的森林,能防止螃蟹暴晒。螃蟹蜕壳时,水草多水体溶氧自然高,螃蟹蜕壳翻倍率就大,很容易长出大蟹。简单来说,水草既能有效改善水质,又能为河蟹生长创造好的栖息条件。

“以前我们不注重生态,以为螃蟹幼苗投放得越多,饲料喂得越多,螃蟹就能长得越大。没想到只起到了反作用,水体浑浊腥臭,螃蟹个头也不大,更别提水鸟会来此‘安家’。”该镇脱贫户葛兆荣回忆曾经的养殖经历。不过,现在学习了生态养殖后,养殖过程中他减少了幼蟹的投放量,增大了螃蟹成长的“空间”,虽然每亩水面成蟹数量不如以前,但个个黄多肉肥。眼下,不少螃蟹单体个头突破5两。

如今在水阳镇生态养殖螃蟹不再紧盯“数量”,更注重品质。每年4月份,该镇的养殖户们还会向生态养殖塘里投放螺蛳。葛其寿解释,投放螺蛳一方面可以降低螃蟹的养殖密度,另一方面螺蛳既能吸食螃蟹的排泄物,也能成为螃蟹的天然活性饵料,形成了一种“仿野生”环境的“微循环”。“现在进行生态养殖的水面利润已经达到每亩4000元,是曾经传统养殖的2倍。”葛其寿高兴地说,生态养殖让大伙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