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县域新闻

桃花潭:魅力乡村展新颜

走进六月的泾县桃花潭镇,田间水稻和荷花相映成趣,清淡的墨色点缀着徽派民居,古老榕树下三五村民怡然自得,游客熙熙攘攘漫步小道,一幅美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桃花潭镇深度融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环境整治、民俗文化、全域旅游等要素,积极探索乡村建设的新模式,建设成了一个有颜值、有底蕴、有产业、有乡愁、有魅力的新乡村。

蓝图绘就,乡村环境美起来

“这次过节回家,发现村里变化很大,污水沟被清理干净了,垃圾处理也很及时,还新建了健身广场。”在杭州打工的小李这次回到家乡,村子的变化让他赞不绝口。

小李眼中的这些变化,只是桃花潭镇集中开展“五清一改”行动的一个缩影。该镇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立足生态宜居目标,围绕垃圾清运、道路畅通、环境美化等方面做好规划,全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抓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五清一改”以及秸杆禁烧工作,打造生态桃花潭,建设宜居美好家园。同时对景区周边的建房先行规划,要求新建民居必须符合当前的总体布局和徽派建筑风格,凸显出皖南风韵。

文明倡导,群众生活乐起来

桃花潭镇紧跟上级部署要求,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一起抓,让优美山水更有灵气。

丰富民俗活动形式,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今年端午节,桃花潭镇成功举办了龙舟竞赛。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蔚为壮观。龙舟赛系列民俗活动不仅是展示桃花潭风采的靓丽名片,也让旅游和文化的同频共振效应发挥得更充分。

发挥志愿服务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在桃花潭镇査济村住着一位普法老人,名葛彬,酷爱法律,自有一间法律书屋。十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不懈地充当着义务普法员的角色。2010年,他被中宣部、司法部授予“全国普法教育模范”光荣称号。除此之外,在査济景区的二甲祠,也忙活着一群老人。这些老年志愿者在每个周末的早晨,都会自发给游客表演当地特色民俗节目。

此外,桃花潭镇还充分发挥镇文化站、健身广场、农家书屋等载体的作用,举办了舞狮子、送戏下乡等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文明村(社区)”、“文明家庭”、“星级清洁户”、“中国好人”、“道德模范”等评比活动,为全镇发展营造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产业兴旺,村民荷包鼓起来

“现在我种的笋子有人上门收购,再也不用愁卖不出去,收入更有保障了!”村民老张所说的便是鸿峨村与泾县高三文雷竹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本村烟草、竹笋种植的“合作社+农户”模式,这一举措直接带动了该村20多户贫困户增收致富,也为该村增加了5万余元的集体收入。

近年来,桃花潭镇因地制宜,坚持“产业兴旺、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和规模效应,发展果木、雷竹、家禽、中草药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黄精、贝母、延胡索等扶贫产业为切入点,积极探索药材种植与加工的产业链;着力打造扶贫合作社,积极培育苏岭山药、早元竹笋等众多品牌;积极推行农村“三变”改革,引导农民流转闲置土地、农民产权入股或租、或托管等多形式加入“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推动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桃花潭景区和査济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挖掘“王稼祥故居”和“双花园党支部旧址”等红色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该镇党委书记黄凰表示,将继续以环境整治为先导,以产业融合为抓手,以民生项目为保障,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群众生活有甜头、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