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我庆幸我工作、生活在这座重视人才、关爱人才的城市。

张温清:博士来宣酿美酒

■本报记者 刘畅

晨光熹微时,在安徽宣酒股份有限公司酿酒车间,工人们井然有序地配料、蒸粮、馏酒……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位戴着眼镜、学者模样的“师傅”在现场不时指点,叮嘱大家仔细工作。

他就是宣酒集团的“博士酿酒师”张温清,被授予我市民营企业优秀人才称号。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酒业协会科技进步优秀论文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安徽省工业设计食品工业设计专项赛一等奖等。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企业自主研发项目,目前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5项,参与起草国家标准、省地方标准、企业标准18项,多项研究成果均已转化,为企业累计创收超1.5亿元。

张温清的老家在山东德州。2010年,大学本科毕业后,他考取了位于江苏无锡的江南大学,学的是发酵工程专业。“读研的时候,我就听说过宣酒集团,从那时起就开始关注该企业的发展。”张温清说,研究生毕业后,自己又进入了合肥工业大学深造,并获得了食品科学专业博士学位。

“看到宣酒和我的专业十分符合,再加上我的爱人是宣城人,博士一毕业,我就向宣酒投了简历。”张温清向记者介绍,2013年8月加入宣酒后,他立刻去往一线车间下沉锻炼,让书本知识和实践充分结合。

三个月的见习期结束,张温清进入宣酒科研中心,从事起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固态发酵食品白酒,如白酒酿造微生物、白酒中关键风味物质、白酒中功能性成分、白酒质量和食品安全以及绵柔芝麻香型白酒酿造新工艺等。

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他,很快在全国白酒领域大放光彩。其立足宣酒小窖酿造所开展的“四甲基吡嗪”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篇论文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得到行业内一致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合工大研究生联合培养宣酒集团实践基地研究生校外导师,张温清每年为合工大食品与工程学院微生物学、食品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研究生2-3人,助力宣酒集团不断完善“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良好对接。

“在宣城,我实现了人生价值。我庆幸我工作、生活在这座重视人才、关爱人才的城市。”张温清告诉记者,除了公司对自己的培养,全市各类人才政策提供的巨大支撑,为青年人才潜心科研创造了条件。目前他个人已经享受到子女入学等多项政策,今年还申请了人才购房补贴。

“宣城是我的‘第二家乡’,我将扎根家乡,发挥专长,酿好美酒,让更多人爱宣酒,更爱宣城。”张温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