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存折 大作用
——郎溪县梅渚镇定埠村打造“公益银行”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本报记者 何媛媛 金婷婷 特约记者 余克俭
参加“三会一课”积1分,积极配合镇村各项工作积2分,参加各类创业就业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积3分……在郎溪县梅渚镇定埠村有这样一家“公益银行”,“存折”上存的不是钱,而是村民和党员通过积极参与村集体活动、改善环境卫生、参与志愿服务等换算成相应积分,村民们可凭借相应积分在“公益银行”换取生活用品。
从2018年起,为调动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定埠村借鉴银行运行模式,创新性推出积分制“公益银行”,提倡用积分改变习惯,通过勤劳改变生活,引导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公益活动,涵养文明乡风。
“别小看这小小的一个存折,可却在村级管理中发挥了大大的作用。”定埠村党委书记吕建军告诉记者,最初“公益银行”是在全体党员中试行的,没想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于是从2019年开始,村里就在全体村民中推广。
“没想到为村里做点事还能获积分、兑奖品。我今年已经积了70多分了。”12月3日一大早,定埠街道村民吴顺炳就来到了村“公益银行”,高兴地将手里的“存折”交给工作人员,驻足在礼品台前仔细挑选着心仪的商品。“有了积分激励机制后,村里的风气变得更好了。争做公益的多了,熟视无睹的少了;争当先进的多了,甘做落后的少了。”吴顺炳说,这是他对积分制治理新模式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今年因为参加村级活动多,他还因此暂登上“公益银行”积分榜首位。
“这是这一周志愿者参加活动的情况,每一笔我们都及时录入。”该村党建文书吕园负责具体管理“公益银行”的积分收储工作。每天,她都会骑着电动车逐家逐户检查环境卫生,村里有集体活动,他现场统计人数,根据活动换算成积分,帮助村民存入“公益银行”。
为确保“储户”能够随时兑现自己的积分,该村还采取定期从村集体收入中注入一定量资金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相结合的模式,筹备经费和物资,用作“储户”兑换礼品。自从“公益银行”成立以后,该村的广场、公共绿地等公共区域的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全部被村民和党员义务承担起来,极大推进了该村的人居环境整治进度,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积分兑现只是手段,激发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移风易俗才是目的,同时也能更好记录党员参加党内活动、参与村级事务、争做先锋模范的过程,逐步形成‘奉献-积分-激励-奉献’的良性循环机制,推动形成党员引领、党群联动,聚力乡村振兴、共建美丽乡村的新局面。”吕建军表示,眼下,该村乡村治理已逐步从“推着干”向“比着干、争着干”转变,今年11月初定埠村还荣获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民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正在这片沃土上悄然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