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广德:解决“出行难” 打通“振兴路”

本报讯 日前一大早,机械轰鸣声打破了广德市卢村乡桃花山水库的宁静,几台挖掘机和压路机正在通往桃花山水库的道路上施工。望着眼前繁忙的场景,在库区住了近四十年的村民单恩山满脸洋溢着笑容。“听说再过几天就开始浇筑路面,我们这些住在水库周边的村民上下山就要方便多了。”

“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这是桃花山水库一带村民曾经的真实写照。桃花山水库地处皖浙交界,是广德市111座水库里海拔最高、不通公路、不通信号的水库,库区的黄土路一直是周边石峻村、桃山村和唐流村三个村出行的难题。

“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深一脚满腿泥、浅一脚满鞋水。我们的茶叶、竹笋、毛竹送到镇上去,2公里的山路,要走将近1个多小时。”单恩山摇摇头表示,因为这条坑洼不平的土路,库区村民的农产品下山格外困难。

转机发生在今年4月。广德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当地卢村乡通过网络征集、村民代表座谈以及入户走访等方式搜集村民遇到的难题,桃花山水库周边村民出行难问题被纳入了“办实事”清单。该市结合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将上连二库、下通三村的桃花山水库道路修建纳入项目实施范围,解决了修路的资金问题。

“桃花山水库防汛道路全长约6千米,总投资200万元,8月初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任务。”广德市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防汛道路的修建,不仅能提高库区防汛抢险应急救援效率,更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桃花山水库所在的卢村乡素有“竹海之乡”的美誉,13万亩竹海堪称“广德一绝”,当地村民以种植板栗、吊瓜、蚕桑、绿茶、白茶等农作物作为经济来源,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出的农产品想售卖变现,终于不再依靠肩挑手提,游客、摄影、绘画爱好者们前来打卡创作也更加方便了。”唐流村书记刘长英笑着说。

依托一条农村路,串起好山好水。广德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补齐“短板”,进一步发挥本土自然资源特色,服务当地人民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程力 本报记者 顾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