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下吴村:苏皖合作激活“一池春水”

■特约记者 夏忠羽 本报记者 利成志

沿着宽阔的柏油路进入下吴村,只见道路两旁是碧绿的茶园,一座座美丽的庭院掩映在红花绿树中。

自《人民日报》刊登题为《山这边,山那边》报道的二十六年来,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从来没有停下赶超的脚步。他们积极寻求发展出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盘活山地资源,吸引江苏客商到下吴种植白茶,宋超平就是他们招引来的第一位江苏客商。

雨后满山茶树显得格外油绿,在路边的一处茶园里,记者见到了正在拔草的宋超平。他介绍:“十八年前,我从溧阳市竹箦镇到下吴流转了90亩荒山种植白菜,当地给了我们很多优惠政策,陆续有许多江苏人到下吴来种植茶叶,带动了当地的白茶产业的发展。我们赚了钱,村民也富裕了。”

2016年,下吴村建成白茶产业扶贫基地后,吸引江苏天目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入股合作,借助对方成熟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经验,提高白茶扶贫基地的经济效益,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17年,下吴村成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3年的5000元,增长到2020年的5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以上。预计今年,下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100万元。

苏皖两地的成功合作,推动下吴村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如今,下吴村已经从一个贫困村,蜕变为郎溪县乡村振兴示范村,该村的罗市村民组也成为网红打卡地。在这里,干净整洁的村庄,古朴典雅的庭院,一处处展示茶文化和伍子胥文化的小景,让人感觉如同进入景区。

当前,下吴村正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机遇,在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积极与江苏溧阳寻求合作。

近日,下吴村青虾养殖户赵明发的银行卡上收到了50万元的青虾退养补偿款。“尽管养青虾很赚钱,但是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积极配合村里做好退养工作。”赵明发诚恳地说。

前几年,赵明发流转土地养了70亩水面的青虾,每年收益可观。村里也陆续涌现出许多青虾养殖大户,全村青虾养殖面积达到2800余亩。但因下吴村地处江苏溧阳的朱漕河上游,为了保证水源地饮水安全,去年6月,溧阳天目湖镇与凌笪镇对接,希望下吴村的青虾养殖能够全部退养。为了共建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下吴村积极响应,在镇政府的配合下,短期内做好全村102户青虾养殖户的退养工作,与溧阳天目湖镇达成共建省际毗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合作示范区共识,实现了下吴村朱漕河流域内畜禽类及水产养殖跨区域生态补偿和联防联控联治。

“我们两地的合作远远不止这些,今年6月,溧阳天目湖生态水源地建设有限公司承接了下吴村全村的生活垃圾清运处理工作,两地再次联手共建苏皖边界生态环境,我们村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春风’,不断加强苏皖合作力度,乡村振兴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下吴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陈福元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