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特刊

“红绿”融合入佳境

高山出好茶,吕辉处处是高山。

从历经血与火淬炼的游击战场,到“茶旅融合”的主阵地,从“单打独斗”到“互联互帮”,从“产区”到“景区”,从“到此一游”到“深度体验”,吕辉村“茶旅融合”渐入佳境……

■绿茶走出大山

塔泉尽源水,高峰云雾茶。

李白诗中所写,就是这里,吕辉村的高山峡谷,丛丛茶树,如五线谱般延伸开来。

溪口镇镇长谢东海如数家珍:“吕辉村海拔最高1096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常年云雾缭绕,特殊的小气候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产出了塔泉云雾、古雪剑芽、狮峰银钩等名茶。”

《宣城县志》记载,“塔泉云雾”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有着“离鼻三尺奇香来”的美誉。上世纪八十年代还被评为安徽十大名茶。

这里的茶吃香呢!这几年,有一半茶叶还长在树上,就被外地卖家早早提前订购。

不过,十年前,茶好也怕巷子深。塔泉村民组村民朱根水想起曾经“塔泉云雾”的销售难,直摇头。

那时,茶农各自为战,一些村民自己采摘了鲜叶进行制作,因为制茶技术不到位,做出来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白白浪费了好原料。单打独斗、小散弱的经营方式,让“塔泉云雾”藏在深山人不识,好茶叶没有打开好销路,更没有打开好品牌。

2008年,29岁的徐基峰从上海回到塔泉,已事业有成的他,一直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家乡的好茶带出大山。

万事开头难,他牵头组建塔泉茶叶专业合作社,只有6户茶农加入,“大部分人都在观望,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来。”他带着茶农实行标准化采摘、提升烘焙质量、统一销售价格,当年6户所产的1500公斤干茶,在南京、上海等地销售一空,算下来,每位农户增收了1万元。

这下,观望的农户有指望了,塔泉村45户人家全部加入了合作社。

茶农张荣发感受很深,“在生产上彻底改变了过去无序的状况,每年春季由合作社统一安排务工、统一采摘、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加入合作社后,他家收入翻了2倍,现在每年茶叶收入有15万元。

在塔泉合作社的带动下,吕辉高山茶合作社、丁丁茶叶合作社、狮峰茶叶合作社也纷纷带动茶农抱团闯市场,让吕辉村的茶叶一步步走出大山、品牌越叫越响。

“十年前,大家都想着打价格战,生怕自家茶叶卖不出去。”茶农何燕芬说,现在大家见面都是讨论加工技艺,比谁家的茶叶质量最好、加工的茶型漂亮,只想在改进技术,在茶叶品质和诚信经营上,争个高下。

满目千山翠绿,层层茶山如波。吕辉村茶叶种植面积已有9000多亩,年产干茶12万斤,茶叶销售额超4000万元。

■红景引来人气

好茶走出大山,吕辉美景也亟待人识。

山多林密、层峦叠翠,水阳江最大支流华阳河穿境而过,这里好山好水好风光。

更重要的是,吕辉村是一块红色的热土,红色资源禀赋深厚。

想推出好风景,先要有好环境。

2016年,该村被列入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吕辉村持续开展道路硬化美化亮化,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在村庄水体两岸、周围种植红梅、银杏、青檀等苗木,建设了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公厕、文化广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2019年底,全村33个村民组全都通上了水泥路,把阡陌坑大峡谷、高峰山自然生态风景区、庄屋台游步道、九里十八湾等景点“串珠成链”。

去年4月,溪口镇到宁国板桥的柏油马路修建完工。这条路连上了皖南川藏线环线,“我们村也是热门旅游线路上的一个景点啦!”

“以前不少游客来这里买了茶叶,在茶园拍两张照片就走,留不住人。”吕辉村委委员程国威坦言,村里想方设法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

程国威介绍,“近年来,村‘两委’确定‘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茶旅融合发展思路,力求一亩土地,两种产值。”吕辉村制定了《旅游总体规划》,按照“茶区景区一体化”,建设特色茶叶交易中心、茶民宿酒店、茶文化广场、手工采茶制茶等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路线。

游客李亚婷说,在吕辉村当了一回“采茶姑娘”,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自己采茶、制茶,深度体验茶园农事活动,很有意思。”她有空时,会约上好友“故地重游”住一晚,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感受得到乡愁。

写生的学生来了,摄影爱好者来了,骑行游客来了,自驾游越野的年轻人来了,爱喝茶品茶的茶友们也来了……

脱贫户胡程华说,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不仅在茶园务工能挣钱,家里养的鸡、鸭、蔬菜也不愁卖,游客来了点名就要‘原生态’。”一年增加了1万块钱的收入。

周全是吕辉村五语堂民宿的负责人。他家的民宿,处处体现“茶”主题。“春季和夏天,我家民宿天天爆满,想来得至少提前三天预订。”

如今,在吕辉村共有9家以“茶”为主题的民宿,直接解决当地村民近百人就业。

“茶旅融合”绿了山头,富了乡亲。去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7万元。今年端午节,来这里游玩的游客突破2万人次。

■“红绿”深度融合

“茶旅融合”迈开大步,吕辉村又在推进“红绿”深度融合。

谢东海认为,吕辉村是吕辉生前战斗过的地方,要进一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播红色文化。

吕辉村的红,令人印象深刻。

吕辉烈士铜像矗立在村部的广场上,年轻的英雄注视着巍巍青山,英姿飒爽。

设在吕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的吕辉纪念馆,别具特色。36张水彩画,记录了英雄短暂光辉的一生。

年轻的村干部徐美担任了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来接受红色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今年每个月都要接待一两百位游客!”最忙的一天,她曾给近100人次讲述吕辉的故事。

《吕辉村志》也于去年6月出版,这是宣州区第一部村志,设置红色篇目、吕辉大事记、吕辉村革命年表、革命回忆录,近4万字,80张历史资料照片,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红色记录。

据谢东海介绍,纪念馆还将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加图文、视频资料和留言互动板块,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红色故事。

吕辉村的绿,再添新景。

2019年,村里引进了客商投资的第一个旅游项目“十八湾大峡谷”。总投资约1.6亿元,项目分3期建设。近期,一期工程将开门迎客。

峡谷以水秀、涛声、谷幽、峰奇为特色,负责人张俊介绍说,既有山川的恢弘气势,又有河流的蜿蜒柔美;既可登高享清凉,又可在田园阡陌中闻鸟语花香。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给吕辉村带来游客15万人次。

春满壶中留客醉,吕辉有茶待客来。如今,集品茶、观景、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茶旅休闲胜地正悄然淬炼成型,“茶旅融合”渐入佳境……

(本报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