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做好“林”文章 加快“绿”发展

——宣州区推进林长制工作扫描

■本报记者 顾维林 特约记者 夏丽丽

绿,是宣州区最厚实、最清新的底色。自林长制工作启动以来,宣州区注重综合防治、实行联合执法、创新增绿载体,做活林长制文章,推进“增绿、管绿、护绿、用绿、活绿”任务落实,形成了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

回眸征程,细细盘点。这张绿色答卷上,“三增两减一提升”成为最精彩的一笔笔注脚——

截至目前,宣州区森林资源面积增至145万亩、森林覆盖率增至35.01%、活立木蓄积量增至380.66万立方米、森林火灾零发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成灾率降至4.45‰,森林质量得以提升。

紧盯人财事 凝聚林长制工作合力

党政齐抓共绘“一张图”,部门联动下活“一盘棋”。

宣州区通过压实林长责任,在前期“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的基础上,建立林长制信息通报、定期巡察、工作督查等制度,每季度点对点向区级林长发放工作提示单,并将巡林、考核和督查结果纳入年终各乡镇考核评价内容,年终确定考核等次。与此同时,对471名护林员开展专项核查工作,及时发现、及时纠治,进一步压实护林工作责任。

峄山省级森林公园是全省首家民营省级森林公园。公园负责人赵平也是公园的林长,肩负起管护林地的责任。“像林地用电、道路等过去容易疏漏的环节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公园道路问题困扰赵平多年,不是不愿意修,而是修好后的有效管护困难重重。林长制实施后,政府通过申请项目注入部分资金,双向四车道的柏油马路顺利通车,对他来说,路权的明晰意义非凡。“政府注资修路,我作为林长,配合政府部门参与管护的底气更足了。”

强化资金保障,引来“源头活水”。针对此,宣州区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聚焦生态修复和禁食野生动物处置工作,安排财政资金592万元,引导有序退出野生动物从业机构35家,临时使用林地到期回收修复502亩。

为做好森林公安转隶后的行政案件查处承担工作,宣州区还积极整合成立执法大队,并组建护林大队1个,护林中队26个,对发生案件实行“两个一律”,即对发生案件一律从严查处、恶性案件一律按时办结,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

深耕量质效 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从空中俯瞰,峄山省级森林公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宛陵林场郁郁葱葱、青翠欲滴。近年来,宣州区以“增绿增效”行动和创建国家绿化模范城市为抓手,最大限度挖掘造林空间,提升绿化水平,全面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

绿色答卷,数据为证:今年以来,宣州区完成造林4825.3亩,任务完成率160%。新增省级森林抚育示范片6处,创建黄渡乡柏枧村、水东镇七岭村等5个森林村庄。

这张绿色答卷新意十足。日前,我省最大的国有林场——宣州区宛陵林场率先与浙江省丽水市白云山国有林场签订了《现代化国有林场合作框架协议》,这是全省首家与长三角地区缔约的国有林场,标志着该区在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后快步践行“绿色先行”。

据了解,宛陵林场由2016年原宣州区五个国有林场整合而成,经营总面积为17.5万亩,总蓄积量53.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2.5%。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皖浙两个林场在产业发展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缔约合作,未来将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努力在长三角地区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共同推动现代化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

扩绿量、提绿质、增绿效。近年来,宣州区还积极依托优质森林资源,大力实施绿色产业富民工程,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等新型业态,截至目前,全区实现林业总产值99.9亿元。幼林地种植金荞麦综合效益研究成果入选国家林草局科技成果库,宣城华科宣木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荣获安徽省“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

将林长制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使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同步进行。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宣州深入推进林业精准扶贫,结合林长制“一林一技”,开展贫困户自种自养培训38场,带动贫困户稳步脱贫。

祁梅村位于宣州区水东镇以北4公里,全村林地面积18762亩,森林覆盖率76.8%,公益林15959亩。2016年,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祁梅村与宣城强圣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承包3100亩村办林场开发亲心谷文化旅游项目,林场经营权的承包期为40年,租金为91万/年,约定每6年上涨10%的租金,租金每年10月打入村集体账户,让村民既切实享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祁梅村村“两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聚焦点线面 推进林业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

突出林业改革试点。依托国有森兴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的林权收储中心,探索林权抵押贷款新模式,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自2017年成立以来完成林权收储贷款27笔1629万元,涉及林地抵押面积8600亩。

绿,是宣州区最厚实、最清新的底色。自林长制工作启动以来,宣州区注重综合防治、实行联合执法、创新增绿载体,做活林长制文章,推进“增绿、管绿、护绿、用绿、活绿”任务落实,形成了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

回眸征程,细细盘点。这张绿色答卷上,“三增两减一提升”成为最精彩的一笔笔注脚——

截至目前,宣州区森林资源面积增至145万亩、森林覆盖率增至35.01%、活立木蓄积量增至380.66万立方米、森林火灾零发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成灾率降至4.45‰,森林质量得以提升。

紧盯人财事 凝聚林长制工作合力

党政齐抓共绘“一张图”,部门联动下活“一盘棋”。

宣州区通过压实林长责任,在前期“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的基础上,建立林长制信息通报、定期巡察、工作督查等制度,每季度点对点向区级林长发放工作提示单,并将巡林、考核和督查结果纳入年终各乡镇考核评价内容,年终确定考核等次。与此同时,对471名护林员开展专项核查工作,及时发现、及时纠治,进一步压实护林工作责任。

峄山省级森林公园是全省首家民营省级森林公园。公园负责人赵平也是公园的林长,肩负起管护林地的责任。“像林地用电、道路等过去容易疏漏的环节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公园道路问题困扰赵平多年,不是不愿意修,而是修好后的有效管护困难重重。林长制实施后,政府通过申请项目注入部分资金,双向四车道的柏油马路顺利通车,对他来说,路权的明晰意义非凡。“政府注资修路,我作为林长,配合政府部门参与管护的底气更足了。”

强化资金保障,引来“源头活水”。针对此,宣州区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聚焦生态修复和禁食野生动物处置工作,安排财政资金592万元,引导有序退出野生动物从业机构35家,临时使用林地到期回收修复502亩。

为做好森林公安转隶后的行政案件查处承担工作,宣州区还积极整合成立执法大队,并组建护林大队1个,护林中队26个,对发生案件实行“两个一律”,即对发生案件一律从严查处、恶性案件一律按时办结,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

深耕量质效 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从空中俯瞰,峄山省级森林公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宛陵林场郁郁葱葱、青翠欲滴。近年来,宣州区以“增绿增效”行动和创建国家绿化模范城市为抓手,最大限度挖掘造林空间,提升绿化水平,全面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

绿色答卷,数据为证:今年以来,宣州区完成造林4825.3亩,任务完成率160%。新增省级森林抚育示范片6处,创建黄渡乡柏枧村、水东镇七岭村等5个森林村庄。

这张绿色答卷新意十足。日前,我省最大的国有林场——宣州区宛陵林场率先与浙江省丽水市白云山国有林场签订了《现代化国有林场合作框架协议》,这是全省首家与长三角地区缔约的国有林场,标志着该区在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后快步践行“绿色先行”。

据了解,宛陵林场由2016年原宣州区五个国有林场整合而成,经营总面积为17.5万亩,总蓄积量53.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2.5%。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皖浙两个林场在产业发展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缔约合作,未来将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努力在长三角地区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共同推动现代化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

扩绿量、提绿质、增绿效。近年来,宣州区还积极依托优质森林资源,大力实施绿色产业富民工程,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等新型业态,截至目前,全区实现林业总产值99.9亿元。幼林地种植金荞麦综合效益研究成果入选国家林草局科技成果库,宣城华科宣木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荣获安徽省“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

将林长制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使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同步进行。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宣州深入推进林业精准扶贫,结合林长制“一林一技”,开展贫困户自种自养培训38场,带动贫困户稳步脱贫。

祁梅村位于宣州区水东镇以北4公里,全村林地面积18762亩,森林覆盖率76.8%,公益林15959亩。2016年,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祁梅村与宣城强圣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承包3100亩村办林场开发亲心谷文化旅游项目,林场经营权的承包期为40年,租金为91万/年,约定每6年上涨10%的租金,租金每年10月打入村集体账户,让村民既切实享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祁梅村村“两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聚焦点线面 推进林业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

突出林业改革试点。依托国有森兴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的林权收储中心,探索林权抵押贷款新模式,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自2017年成立以来完成林权收储贷款27笔1629万元,涉及林地抵押面积8600亩。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