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三变”变出“百万年终奖”

巷口桥村连续第三年百万分红

■本报记者 徐文宣 徐静雅

“大家排好队,马上分红啦!”5月26日,宣州区敬亭山街道巷口桥村村委会服务中心外人声鼎沸,数百名“股东”在大厅外排起了长队,村党支部书记祖朝娟的一嗓子,喊出了震天的气势,也激起了大伙儿雷鸣般的掌声。

“三口人,一共2010元。”村民刘宝英手持两张存单,喜上眉梢。和刘宝英一样,乡亲们人人手里都能领到一张分红存单。

作为“宣城市股改分红第一村”,今年是巷口桥村连续第四年分红,从2017年开始,对于乡亲们来说,每年年中的算账分红,都格外值得期待。今年,巷口桥村分红总金额连续第三年保持在100万元。参与此次分红的村民户均分红1816.3元,分红最多一户分得4895元,其中贫困户户均分红1313元,分红金额最高一户分得3270元。至此,巷口桥村连续4年累计分红达380万元。

“分红的钱虽然不多,但每年都有,心里高兴。过去总感觉跟村集体关系不大,现在成股东了,不仅真金白银分红,还享受着各项惠民福利,一下子就亲近了。”家中有6口人的郑再喜共有557股,今年他按照每股5元的标准领到了2785元。“我自己算了笔账,4年4次分红,我们家一共领到了一万多元,不仅是对这个金额满意,也对咱们村发展状况很满意。”郑再喜乐滋滋地告诉记者。

分红的钱从哪里来?村党支部书记祖朝娟告诉记者,过去巷口桥村的道路是泥泞的小路,家家户户不能正常用电,尤其到了晚上,经常一片漆黑,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还负债19万多元,村民怨声不断,干部情绪低落。

2006年,宣州区经济开发区部分重点企业选址在巷口桥村,全村8500多亩土地陆陆续续被征收,巷口桥村成了“园中村”。而村集体在土地征收过程中也获得了相应补偿,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这笔钱怎么用?“有的村子处理方式是把钱直接分给村民,从短期来看,大家确实拿到了钱,但是很多村民把这些钱用来吃喝玩乐,没过多久就挥霍一空,自己则变成了上班无岗、就业无技、种地无田的‘三无农民’,日子过得反而不如以前。”祖朝娟说,村集体在经过研究后,决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从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出发点,提出建设标准化厂房获得租赁收益的发展方向。

2006年,巷口桥村成立宣城市鸿安劳务有限公司为周边企业提供劳务服务,准备将集体经济这块蛋糕继续做大。2008年,村集体出资成立集体企业宣城市新农发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招拍挂程序取得50亩工业用地使用权,主营厂房租赁业务。

2014年,巷口桥村决定大胆探索农村集体资产在新形式下的分配办法,试水农村“三变”改革。2016年2月,村集体企业宣城市新农发投资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为宣城市巷口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2700万元,由全体符合股改的村民持股。至此,巷口桥顺利完成股改,全村享受股改人口1583人,村民实现了“人人持股”。

“这次改革也是几十年来村里第一次认真细致地把集体资产搞实,拿出了一本明白账。”祖朝娟坦言。按照股改实施方案,设置集体股、人口股和贡献股,以户为单位发放股权证书,分红根据每年集体经济收入多少确定。“当时村里搞改革,我也知道很多人心里多少是有顾忌的,有什么用?能不能分到钱?如今到手的收益还是很实在的。”祖朝娟笑着说。

如今,走在巷口桥村村委会外,一座座现代化的居民小区楼掩映在绿树之间,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通向大街小巷,文化休闲广场上,各类设施一应俱全,让人完全想不到这里曾经是个城中村。目前,巷口桥村集体共有企业4家、经济实体1家,村集体经济总量达2700余万元,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461万元。

“除了分红,自2009年起,我们村就提出为村民代缴新农合,并逐步推出各项惠民措施,形成了如大病救助、重大事故补助、‘六一’小学生奖励、重阳节老年人慰问等10大项村级民生工程,2019年社会福利村级支出达48万元。”站在村委会外的马路上,祖朝娟算了一笔细账。

“我们在五六年的时间里,只要有一点钱,就拿来盖一点厂房。这是每年给村里进行分红的充足底气。”祖朝娟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表情,踌躇满志地说道,“今年我们购买的写字楼即将交付,此外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巷口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发展力度,把企业做好做强,关键是迈出了第一步,以后的路会越来越顺,分红也会一年更比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