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宁国深度出清“僵尸企业”加快结构优化

今年以来共盘活土地约770亩、厂房面积约16万平方米

本报讯 近年来,宁国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僵尸企业”名录库,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僵尸企业”出清,助推经济提质增效。2019年,共纳入名录库企业19家,现已完成处置14家,盘活土地约770亩,盘活厂房面积约16万平方米。

府院联动,凝聚合力。成立法院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组成的处置“僵尸企业”工作领导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重点协调处置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领导组下设排查甄别组、金融协调组等5个小组,搭建政企通企业经营风险预警监测平台,对“僵尸企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由主管部门、属地园区、乡镇街道成立工作组,具体负责“僵尸企业”的协调管理工作。同时,以提前介入救助为重点、以规范司法破产程序为主线,推动属地单位成立清算组;设立开发区破产法庭,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启动司法程序。

靶向治疗,综合施策。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建立完善联系帮扶企业制度,破解“僵尸企业”税收难题。制定出台《宁国市“僵尸企业”处置及低效闲置资产盘活利用扶持办法》,购买“僵尸企业”办理不动产交易中涉及的交易税款,给予缴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90%补助;出台《关于进一步创新机制强化府院联动加快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实施意见》,从风险甄别、分类处置、府院联动、资产处置、失信惩戒、工作保障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设立破产管理专项资金,灵活运用“一企一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联合重组给予补助。

设立资金,保障权益。建立破产管理专项资金。通过设立破产管理专项资金,将破产企业土地、房产转让过程中产生的地方税收注入破产管理专项资金账户,统筹解决“僵尸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社保资金及偿还政府性债务等问题。建立管理人报酬保障和援助基金。重点用于一些无产可破案件破产程序启动费用、破产管理人报酬支付等,保证破产管理人能按劳取酬,激发破产管理人工作积极性。该基金的首笔出资由宁国市开发区财政局和宁国市财政局各出100万,由法院专户管理。 (本报记者 顾维林 特约记者 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