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市市场监管局: 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

本报讯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不断强化企业信用归集、公示与运用,全面助力我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全面归集企业信用信息,打通“征信”渠道。2018年度全市(不含广德)共有160050户市场主体参加年报公示,全市总体年报公示率为96.50%,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公示率为91.37%、93.81%、97.98%、93.56%,超额完成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85%的目标任务。以信息归集为重点,疏通系统交换通道。该局与市发改委通力协作,搭建数据交换桥梁,推进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数据对接。截至目前,全市归集涉企信息政府部门数为234家。

立足信息化监管平台,夯实“评信”基础。依据《安徽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暂行办法》,对我市归集到的各类涉企信息,按照统一标准,将我市企业划分为“守信”、“警示”、“失信”、“严重失信”四类。目前,全市守信企业为45136户,占比81.8%;警示企业为8945户,占比16.21%;失信企业为243户,占比0.4%;严重失信企业为844户,占比1.5%。

全力推行新型监管方式,实行“用信”分类。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目前,全市共有205个单位建立完善了“一单两库”(检查事项清单、执法人员库、监管对象库),并积极组织跨部门联合监管,“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低企业交易成本。同时,对不同信用类别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根据信用分类情况,各部门在行政许可、行政检查、监督抽验以及行政处罚裁量等日常管理工作中查询和应用信用信息。对守信企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对失信和严重失信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对象,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的比例,依法在相关领域对其经营活动进行限制或禁入。

(罗忠妹 本报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