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18岁开始,我就进入宣纸厂,成了一位晒纸工。古法宣纸制作有108道工序,80%以上都是纯手工,晒纸是其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也是非常辛苦的环节。当时,晒纸还是用土焙,通过烧煤加热,工作很辛苦。晒纸很讲究技巧,每一刷使用的力度都不一样,有的地方要重,有的地方要轻。刷痕太重纸张不合格,刷轻了,又会起皱报废,这就考验腕力。因为需要反复练习,手腕常年肿得像“包子”。但我从未想过放弃,一直勤学苦练。

从事晒纸工作有32年了,我先后亲自“传帮带”宣纸制作技艺学徒8名,主导参加公司生产线大小技术革新项目7项。曾参与公司宣纸新品种的创新和开发工作,包括“三丈三特大纪念宣纸”、“千禧宣”等十余种规格或系列的产品。被评为“泾县好人”、“宣城好人”、“安徽好人”、“中国好人”、泾县第十届政协委员、“宣城杰出工匠”、第四批“大国工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多项荣誉。

2017年,我开始进入中国宣纸文化园从事宣纸晒纸工作,除了日常的晒纸工作我又多了一项使命,那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宣纸文化,宣纸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机械造的纸能替代手工宣纸。我们把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真的有一种自豪感。现在我要做的就是把“初心”和“使命”刻印在工作中,联合我们园区的非遗传承人一起努力创造一种观念,形成一种氛围,让更多的人来这里了解宣纸文化,让宣纸文化走入广大人民的生活中,培养更多的“宣纸文化粉丝”,尤其是让青少年熟悉并喜欢宣纸文化,把他们培养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坚实基础。以晒好每一张纸为目标,努力推动宣纸技艺的传承和提升。

(本报记者 刘畅 特约记者 陈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