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脚步量民情 实招解民忧

——旌德开展“千名干部进万家”走访调研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顾维林 特约记者 汪红潮

这是一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一项践行“两山”理论的务实举措。

困难人家、偏远乡村、背街后巷……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在2019年的丰收季,放眼旌德大地,各地都活跃着党员干部走访的身影。

自2015年起,旌德县按照“百分百干部走访百分百群众”要求,连续五年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进万家”走访调研工作,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五年来,这场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的走访调研工作,如同一场温暖幸福的“风暴”,席卷旌德城乡的每个角落。

离开案头 奔向村头

“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

前不久,旌阳镇河西中路三家餐饮店因未安装净化设施,导致出现油烟污染,给楼上的住户带来了极大困扰。

在最近的一次走访调研中,旌德县城管局市容监察大队大队长苗军接到问题反映后,立即与工作人员一起赶到现场,督促三家餐饮店安装油烟净化设备。“自从装上油烟净化设备以后,油烟变少了,楼上住户再也没有困扰了。”旌阳镇某餐饮店负责人叶逢喜表示。

这一难题的快速解决,要得益于旌德县“千名干部进万家”走访调研工作的开展。

2015年5月,旌德县组织全县1022名县直机关在职党员和1861名县乡两级在职干部,与7751户城关社区常住家庭和25170户农村常住家庭进行结对走访联系,要求干部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真的担当,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办理好,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解决好。

如何把“干部下乡”落到实处?旌德县在开展“千名干部进万家”走访调研中,要求每名干部结对联系20至30户群众,集中时间走访完毕。

交流面对面。党员干部将自己的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等信息制作成“连心卡”,亲自送到群众手中,并千叮咛、万嘱咐群众有事一定要联系自己,态度诚恳。

倾听心贴心。党员干部对收集到的各类意见建议和问题诉求,能现场解答的现场解答,不能现场解答的及时汇总梳理、归口交办。为化解“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信访事项,该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设立“阳光”基金,实打实解民忧。

“有图有真相。”走访调研之初,旌德县要求干部在宣讲完相关政策后,留下一本便民联系卡,送上一只红色环保袋,张贴一张挂历,然后拿出相机与走访群众合影。

“拍照不是目的,而是抓手,通过这种形式拉近干群之间的关系。”旌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梅忠林介绍,点开旌德先锋网“千名干部进万家”版块,老百姓可以清楚地看到与自己对应的是哪位干部,对方的职务、联系电话均一目了然。

走,要走得全面;访,要访得彻底。一时间,旌德广大党员干部从案头奔向村头,走访帮扶工作呈现出“走村不落户、村村见干部”的景象。

“只有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真心和老百姓交朋友,才能让干群之间没有距离感。”梅忠林说,通过开展走访调研工作,让广大干部在找问题上做到有实招,与基层群众“结亲”,听基层群众“声音”,为基层群众“谋事”,全心全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丈量民情 问计民生

“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话,要说得明白;事,更要办得实在。

今年5月,因受汛期暴雨的侵袭,旌德县版书镇白沙村境内出现多处塌方,给当地群众的出行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在开展“千名干部进万家”走访调研中,白沙村村民王福财向走访干部反映,要求对水毁道路进行除险加固。

了解这一情况后,旌德县农水局相关负责人多次到现场勘察,将水毁修复纳入重要议程,并给予了1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目前水毁正在修复中。

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旌德县城东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多年来因为排水管网建设标准过低,一直存在排水不畅、下雨“看海”的问题,居民们反映强烈。“当时积水排不掉,一般都有七八十公分深,老百姓真来这儿钓鱼,到这儿来‘看海’。”城东小区住户李成林说。

今年6月,旌德县住建部门工作人员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对2600米长的排水管网系统进行改造升级,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