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在宣城,遇见诗和远方……

——近年来我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刘畅

群山叠嶂,云雾缭绕。江水逶迤,碧波荡漾……

千百年来,被山水环抱着的宣城如一幅飘逸灵动的画,似一首清新雅致的诗,景意幽深,气韵悠远。

这里自古诗人地,李白、韩愈曾在此踏歌赋诗,范晔、谢朓曾在此寓居理政;这里是文房四宝之城,宣纸、宣笔、宣砚、徽墨带你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神;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查济、黄田、朱旺等皖南古村落,栖息于此,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里有敬亭山、太极洞、桃花潭、皖南川藏线等一批赏不够的美景,携手并肩,一程山水一程歌……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全力促进我市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推动我市从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迈进。可以说,全景区打造、全方面服务、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民式参与旅游发展大格局正在形成。

推动文旅融合 整合资源强实力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旅游时代正式到来。面对这样的机遇,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大旅游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整体合力,促进我市旅游业更高质量发展。

产业因旅游而兴,城乡因旅游而美,百姓因旅游而乐。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发展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抓项目、抓协调、抓调度、抓考核,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空前、保障力度空前。

去年,我市提出强力推进6个“1号工程”,“全域旅游”列入其中。印发了《宣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决战年实施方案》,明确了105项工作、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兑现旅游发展奖励资金870万元。同时编制完成《宣城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今年,我市继续召开最高规格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明确强化规划引领特色打造,加快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为进一步优化旅游服务功能,我市注重公共服务的系统配套,推进旅游要素和服务全域覆盖。目前宣州区、宁国市、绩溪县、旌德县等全面建成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并投入使用;全市53家3A级以上景区已开通旅游客运班线或公交班线;所有景区均建成与客流量相配套的旅游停车场,其中生态停车场占比80%以上;全市已累计建成城市休闲绿道329公里,在建绿道52.9公里;2016年以来我市共改扩建厕所321座,总投资7268.4万元。

毫无疑问,目前全市旅游景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日臻完善,接待环境和接待能力大大提升,精品旅游格局新内涵逐渐显现……

狠抓项目建设 丰富旅游新产品

文化旅游产业要实现大发展,离不开一个个项目的支撑。

近年来,我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培育新动力为重点,不断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

近几年,我市共安排重点调度项目209个,完成投资171.6亿元。其中新港文旅城、宣酒小镇、红楼梦文化园和宣城金陵饭店上报为省级重点调度项目;宣州区中国官塘湖世界美丽小镇、郎溪县伍员山水农业公园、广德县澄德现代庄园、泾县宣纸综合市场、绩溪县雕刻时光特色小镇、旌德冰雪文旅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持续加快;今年,杨柳樱花谷度假旅游区、泾县月亮湾度假生态园、绩溪黄山脚下的公社等项目开工建设;广德百信生态度假村、绩溪胡开文徽墨文化园等项目投入运营,旅游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个个“量体裁衣”的升级计划,一系列项目的深入推进,为我市文化旅游事业注入澎湃动力。目前,我市旌德县旌阳镇被评为国际慢城,绩溪县龙川景区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德市太极洞景区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旌德县白地镇、宁国市港口镇被评为全国特色小镇;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及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入选长三角区域旅游系统党性教育基地,泾县宣纸文化园景区被评定为我省唯一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

山鸣谷应,风生水起。

文化项目“扎根”,大旅游产业活力自然增强,“旅游+农业”、“旅游+生态”等产业融合发展,新型旅游热点不断引爆市场。

乡村旅游发展动力强劲,目前我市共有省级旅游经济强县4个,优秀旅游乡镇37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5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6个,省星级农家乐208个,乡村旅游集聚区28个,累计带动4172名贫困户顺利脱贫。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我市各种优质土特农产品广受欢迎,全市市级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50多家,培育特色旅游商品2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宣石牌大道至简精美文盒获得安徽省旅游商品研发大赛金奖;皖南皮影牌百虎图、润泽牌丝绸手绘工艺伞等两个种类的商品获得安徽省旅游商品研发大赛银奖;广德县安徽乌松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徽白茶获得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文房四小宝系列文创产品荣获安徽百佳文创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聚焦非遗传承 点亮千年之美

宣城的美不仅在于优越的生态环境,更在于深厚的文化积淀。

当这些文化中的精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完美结合起来,中外游客来我市旅游,已不再满足于到景区“打卡游”,更愿意选择看民俗、看历史、看文化……

为此,近年来我市聚焦非遗保护与传承,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全域化的文化旅游新空间。

——“非遗+旅游”拓展旅游文化内涵。加大对表演类、民俗类非遗名录的开发性保护,作为景区和文化旅游节上的演艺类项目丰富景区内容,提高游客体验度。目前,已开发仁里民歌、绩溪秋千抬阁、郎溪跳五猖等十余种非遗演艺类节目。

——“非遗+旅游”强化景区品质提升。引导各类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以非遗项目为核心吸引物的博物馆、文化园等类型的景区。目前,4A级景区宣纸文化园主要展示联合国人类非遗宣纸制作技艺,宣酒文化园展示省级非遗小窖传统酿造技艺,3A级景区皖南木榨油博物馆展示省级非遗皖南木榨油技艺;宣州区水东老街、绩溪龙川和徽杭古道等景区设立旅游产品销售区(点、摊位)售卖草编、木雕、剪纸等非遗产品,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1-7月,全市5个非遗类景区共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38.6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54.25万元。

——“非遗+旅游”打造特色城市品牌。旌德县宣砚小镇成功列入住建部公布的全国特色小镇,宣州区文房四宝一条街被评定为省级旅游商品特色街区。绩溪县“徽州味·道”特色小镇、“雕刻时光”小镇;宣州区甜蜜小镇(水东镇)、泾县的宣纸小镇等正在建设当中。成功打造“中国文房四宝之城”“中国宣纸之乡”等文房四宝类生产性非遗项目城市特色品牌,宣纸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宣笔、徽墨均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宣砚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目前全市文房四宝生产企业超500家,文房四宝产业创造就业岗位达6万余个,年销售额超15亿元。帮扶中国宣纸集团和绩溪胡开文墨业成功创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精心宣传营销 塑造文旅品牌

“文化+旅游”开启了我市全域旅游的“加速模式”。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