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余学文:“筑巢引凤”谋发展

■本报记者 徐文宣

穿着满是泥泞的黑皮鞋,撸起袖子,紧握着笔记本……见到郎溪县梅渚镇中房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余学文时,他正走村串户熟悉民情,这已经成了一个习惯。虽驻村只有半年,但他已走遍村里的每一个巷口、每一寸田亩,乃至村民门前的每一处石阶。从村里大小事,到规划蓝图建设美丽乡村,余学文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而这份认真给村子带来的变化是看得见、听得到,更是村民们感同身受的。

今年48岁的余学文在多个岗位工作过,他是一名水利战线上27年的老兵,也是市人大代表,不管在什么岗位,他都能够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今年6月,余学文被选派为中房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组织的信任、村民的期望、现实的情况,让他既满怀信心却又忐忑不安。

怎么干?是摆在余学文面前的首要问题。他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逐户逐人了解情况,摸清底细,找准症结,最终确定了发展思路。

组织不强,党建跟上。余学文组织召开村党总支会议11次,积极与村“两委”干部谈话谈心,统一认识,提升共识,转变观念,厘清思路,激发村干部斗志和热情。

底子薄弱,项目跟上。充分发挥工作队优势,积极与县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和水利局等部门沟通联系,争资金、引项目、强基础。仅半年,中房村便完成259座卫生改厕和5户危房改造这二项民生工程,“结合村实际情况,我们从污水乱排放、‘厕所革命’、生态治理等人居环境中最突出的问题入手。”余学文指着远处的水泥路,历数着村里点滴变化。

中房村一直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资金短缺、技术短缺、思路短缺,村里企业自然也少。关键还是要抓住引进来做文章。说干就干,在余学文带领下,中房村确定了盘活闲置土地,整合扶贫资金建设标准化厂房“筑巢引凤”的发展目标。过去的闲置荒地上,如今机器轰鸣,工程车辆来往穿梭,崭新漂亮的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

与此同时,余学文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市人大代表职责,带领村干部多次到外地考察,多个项目相继落地生根,两期特色蔬菜大棚、联合投资定埠港、梅渚工业园区配套综合仓储中心项目……一个个围绕乡村振兴展开的项目、产业,将陆续成为中房村发展的基石。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这是余学文笔记本上的座右铭,他说驻村帮扶是“三农”工作者解决“谁来扶”问题的关键举措。“新阶段的驻村帮扶工作要求我们必须着眼全局,敢于担当,耐下心来,沟通交流,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共同画出乡村振兴的最大同心圆。而我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更责无旁贷。”

如今,中房村的发展迎来新的起点,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能达到46万元。“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中房村所在胥河优势,发展胥河现代农业产业链,学习复制江苏毗邻村建设经验,促进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余学文兴奋地谋划着中房村未来的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