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专刊

建起“大阵地”, 持续优化基层法庭布局




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调查研究作用,认真调研谋划人民法庭工作,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积极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辖区共设置10个人民法庭,分别为宣州区法院水阳法庭,郎溪法院十字铺法庭、开发区法庭,广德法院流洞法庭、柏垫法庭、开发区法庭,泾县法院云岭法庭,宁国法院开发区法庭,绩溪法院龙川法庭及旌德法院庙首法庭。其中郎溪法院开发区法庭、泾县法院云岭法庭正在筹备运行阶段。

调取最精干的力量到最需要的地方。宣城两级法院精心选良才、科学谋配置,配备优质团队从事人民法庭工作。目前,全市人民法庭共有干警38人。各派出法庭均人手配备电脑,接入人民法院专网,实现网上办公,工作信息录入人民法庭工作平台。审判庭、调解室、休息室齐备,并按标准建设了科技法庭,能够实现庭审全程录音录像。各派出法庭审判区域与工作区域分离,安检及安保设施到位,配备执法办案专用车辆,物质保障基本满足办案需求。部分人民法庭还设置多个功能区,除审判庭、调解室、休息室外,还建设了母婴室、家事调解室、家事法庭等,充分彰显人文关怀,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

近三年来,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共受理案件10753件,其中宣州区法院水阳法庭受理案件3139件;郎溪法院十字铺法庭受理案件1355件;绩溪法院龙川法庭受理案件805件;广德法院流洞法庭、柏垫法庭、开发区法庭参与该院统一分案,受理案件4342件;宁国法院开发区法庭受理案件1070件;旌德法院庙首法庭受理案件42件。“我市各人民法庭结案率均高于基层法院整体水平,案件处理总体效果较好。”谈及全市人民法庭工作成效,宣城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钱明树说道。

旌德县是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旌德法院积极践行“两山”理念,主动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审判职能的整合,2019年8月,以庙首人民法庭为依托,该院组建了专业化审判团队,打造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的法庭审判模式。庙首法庭把落实环境资源审判和旅游审判司法实践作为践行“两山”理念实践创新的重要抓手,倾力打造全省法院首个“两山”法庭,专门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着力提升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水平。“我们建立了环境资源审判专家库,聘请环境资源领域的专家担任特邀调解员。与此同时,注重司法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工作的协同配合,合力维护环境资源公共利益。”谈及法庭工作特色,旌德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庙首人民法庭组建以来,共审理各类环境资源类案件50件,开展巡回审理14次,开展环境资源普法活动20余场次。

亮起“服务牌”,

更好践行司法为民初心

今年8月,好消息从省高院传来,郎溪法院十字铺人民法庭荣获“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荣誉的获得,源于干警们在一线岗位上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磨砺。

2011年8月,十字铺法庭正式恢复办公,管辖十字镇、毕桥镇、姚村镇3个镇及郎溪经济开发区十字园区、皖垦茶业集团十字铺茶场,管辖案件辖区人口约10万人。“基层法庭工作量大,而且涉农案件比较多,以民商事案件为主。辖区案件每年达400件左右。”庭长朱道庆介绍道。除了担任十字铺法庭庭长,朱道庆还是十字镇政府的法律顾问和十字镇三小的法治副书记,他说:“除了手头上的案件,我们还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强化法律引导。同时,发挥法治副校长、法治副书记、法官工作室和普法志愿者等力量,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为基层治理注入正能量。”

姚村镇是郎溪县唯一的山区乡镇,距离法庭所在的十字镇有十几公里,特别是以前路况不好时,老百姓“上来”一趟需要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在农村,老弱病残的群众有不少,有私家车的又不多,上城里一趟十分不方便,尤其是遭遇恶劣天气的时候,更是难上加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十字铺法庭大力推进巡回办案工作,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通过家门口的巡回审判,拉近人民法院与群众的距离,实现矛盾不出门、化解在基层,实实在在帮助基层群众解决难题。

“我们多跑一点,让群众少跑一点。”朱道庆说。在巡回审判的基础上,十字铺法庭坚持以“审判法庭”为平台,做到审判、普法两不误。干警经常深入集镇、企业、村组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活动,将农村院落、企业车间、田间地头等作为以案释法的课堂,实现了开好一庭、树立规范,上好一课、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2020年春节前,十字铺法庭审理了原告牛某某等人诉被告某公司环境污染责任纠纷一案,在当地形成不小的影响力。该案因原告当事人众多、情绪激动、多次上访,情况比较复杂,法庭干警加强协调联动,加强与乡镇司法所、派出所联动,多次到毕桥镇现场勘查、调解,并借助地方党委、政府的力量,最终矛盾纠纷得到彻底化解。“法庭建在最基层,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方便服务群众,另一方面也是便于群众监督、社会普法,从而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朱道庆说。

人民法庭直接面对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人民法院为民司法的重要支点和触手。树立司法为民理念,拉近法官与当事人的距离,是人民法庭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宣州区法院水阳人民法庭位于苏皖边陲重镇宣州区水阳镇,法庭辖水阳、狸桥两大建制镇。为了让辖区群众享受到便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水阳法庭根据两个乡镇的具体情况,围绕“让公正深入人心、让法律进村入户、让法庭走进群众”的工作思路,探索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

水阳镇地处苏皖两省四市交界处,人员流动频繁,司法环境复杂。针对管辖

人民法庭作为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位于“基层的基层”,是法院审判工作的前沿阵地,担负着大量的案件审理任务,同时还参与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在法治中国进程中发挥着“神经末梢”作用。

小法庭,大阵地。近年来,我市两级法院坚持为民、惠民、便民的宗旨,精心布局人民法庭工作,畅通司法为民服务渠道,在基层法庭这个最贴近群众的“一线岗位”,书写司法为民的光辉篇章。

①宣州区巡回法庭进社区开庭。

②旌德法院巡回法庭下基层,当地群众自发前来旁听。

③宁国法院开发区法庭召开破产涉税联席会议。

④绩溪法院龙川法庭到村里开展审判工作。

案件中当事人跨区域普遍的问题,水阳法庭通过“车载流动法庭+固定巡回审判点”模式,构建乡村便民诉讼网络,善于运用当地群众可接受的方式方法化解矛盾,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就地执行。而在狸桥镇,每周二的巡回审判日已经成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巡回法庭”采取定期开庭与定点开庭相结合、巡回开庭与就地办案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由“以法庭为中心”向“以群众为中心”的实质性转变,充分发挥了巡回法庭在基层最前沿方便快捷地为群众提供司法服务的优势。水阳法庭还积极设立“假日法庭”和“预约开庭”,为群众诉讼提供便利。针对辖区农民工多的情况,水阳法庭还开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简化诉讼程序、避免诉讼双方矛盾扩大化,多方位、多角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了农民工的广泛好评和欢迎。

为提升服务水平,水阳法庭创新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推行调解联络员制度,将乡镇及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聘为调解联络员,实现了审判服务全覆盖。这一做法使审判职能延伸到群众中。

强化“功能键”,

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与很多人民法庭一样,绩溪法院龙川法庭也位于基层乡镇,承担了瀛洲、荆州、家朋等六个乡镇的民商事案件审判工作任务,但不同的是,龙川法庭管辖区域含多个旅游景区,法庭承担了全县区域内10余个3A级以上景区及古村落的旅游纠纷化解工作。辖区范围广,旅游景点密布,流动人口多,人员成份复杂,案件类型多样,这都是摆在法官们面前的大难题。

按照“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要求,龙川法庭进一步强化旅游法庭审判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建立法官节假日在岗值勤制度。

为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龙川法庭与绩溪县文旅委、仲裁委等部门主动搭建旅游纠纷诉调对接平台,定期与县文旅委、仲裁委及景区负责人进行座谈,研判问题解决方案和思路,为地方旅游特色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针对旅游纠纷涉及面广、异地发生、标的额小、法律关系较为简单等特点,绩溪法院畅通旅游纠纷案件立案、审理、执行的绿色通道。为从源头上化解旅游纠纷,龙川法庭强化诉前调解,并在龙川景区、徽杭古道景区分别设立了法官工作室,法官不定期入驻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对于诉前调解不了的旅游纠纷,及时引导进入诉讼程序,并采取小额诉讼、简易程序等简易方式,依法快立、快审、快结,通过“定点巡回”、“车载法庭”、“假日法庭”等多种形式巡回审判,确保旅游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法官工作室自设立以来,共诉前化解旅游纠纷153件,个别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也经多方协调圆满了结,打造了旅游司法保障品牌,为绩溪县全面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司法保障。

2014年、2016年龙川法庭荣获“全省优秀人民法庭”荣誉称号,2016年还被确定为“安徽省旅游示范法庭”,2019年被评为“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今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龙川法庭庭长许家永作为全市法院系统唯一一名先进人物代表参与全市政法系统先进事迹巡回演讲。

近年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对营商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为适应破产案件审理需要,顺应司法改革要求,2017年,宁国市法院设立副科级建制的开发区法庭,并以该法庭为基础组建破产案件审判团队,该团队由3名法官、1名书记员及4名开发区管委会派遣的司法雇员组成,专门从事破产案件审理工作。

在宁国法院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审判团队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工作,紧扣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办理破产”指标,积极创新破产审判体制机制,精准施策、多面发力,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开发区法庭成立后,所有破产案件都统一一个归口,组建专业团队干擅长领域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审执工作效率。”宁国开发区法庭庭长叶武兵说。在安徽远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中,宁国开发区法庭首次大胆采用宗地分割、不良债权转让等方法处置资产,多措并施使普通债权受偿率从0提升至69.86%,分配方案获债权人会议全票通过,创造了一个因企施策的成功样本。

成立开发区法庭后,宁国法院还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共同做好破产企业清算和重整工作。参与宁国市委、市政府成立的“僵尸企业”处置领导组,全力出清“僵尸”企业,并与宁国市政府搭建预警提醒机制和府院信息共享平台,密切关注困难企业的欠薪、欠税、欠费和涉诉问题及动向,了解高危企业信息,便于及时启动对接僵尸企业处置机制。与此同时,主动与税务机关沟通,召开企业破产案件涉税问题联席会议,建立法、税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破产涉税共性问题,方便管理人履职尽责。法庭定期从开发区了解高危困难企业的信息,指导开发区相关部门成立清算组,在企业经营出现风险时,清算组提前介入,及时掌握企业的资产债务情况,同时确定对该企业采取救助方案。“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成立开发区法庭,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保驾护航,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叶武兵说。

人民法庭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司法为民的最前沿、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宣城两级法院将在省高院的有力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开展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紧密结合,继续巩固传统人民法庭司法便民的工作效果,积极探索创新人民法庭专业化审判的工作方式,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在已取得成绩和荣誉的基础上,切实推进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开新局、谱新篇。”钱明树说。

(数据来源: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