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加快推进文化名市建设

■第十一调研组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文化事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新时代发展新格局中加快文化高质量发展,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基础上不断推动文化名市建设,担当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文化建设历史使命,一手厚植文化底蕴,一手壮大文化事业,切实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努力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文化繁荣兴盛与文化名市建设齐头并进。

一、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目前宣城市共有图书馆8个、文化馆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95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41个(覆盖率为97.25%),基本形成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依托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紧扣时代主题,开展各类有声有色的文化活动,塑造诸多“接地气”的文化惠民品牌,如“文化进万家”、“乡村春晚”、“宣城市广场舞大赛”、“非遗过大年”、“市民合唱节”、“宣州之声”、“郎溪之声”等。“十三五”以来,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服务群众达800万人次。平均每年组织文化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场次,服务基层群众35万多人。2017年开始,开展政府购买公益性文化岗位试点工作,每年选聘约190名公益性文化人才,在保障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正常开放、组织开展各项村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提供了基础条件。2018年以来选拔培养“四带”乡土文化人才136人、2020年推荐入选“安徽省村级文化带头人”82人,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文艺创作蓬勃发展

“十三五”期间,宣城市新创优秀文艺作品达800多件。自2017年安徽省实施戏曲创作孵化计划以来,至2021年共有《水文小站》等14个戏曲作品成功入选。2019年,我市首创出台《皖南花鼓戏小戏孵化扶持办法》,3年来孵化出23个优秀小戏,推动了皖南花鼓戏精品的创作生产。2020年,大型皖南花鼓戏《青春·李夏》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小戏《逆行者》首次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计划”。2021年,红色题材大型皖南花鼓戏《高高的云岭》入选“安徽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创优秀剧目”并参加展演活动。《好人曹二贵》获得安徽省“十大名剧”称号及安徽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歌曲《这样的你》获得安徽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在创作中涌现一批文化人才,皖南花鼓戏演员王玉被评为2017年度安徽省民营艺术院团“十大名角”。绩溪县戏曲艺术团入选2017年度安徽省民营艺术院团“百佳院团”。宣城市青年花鼓戏剧团入选2017年度安徽省民营艺术院团“十大名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也有序开展,广德市情景剧《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旌德县情景舞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都唱响了主旋律,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

(三)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先后制定了《市文广新局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方案》《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宣城文化践行方案》等促进对位文化交流合作,打造我市文化名片。“十三五”期间,文广新系统与苏浙沪对口部门开展了文化交流活动40多次,发起成立G60科创走廊城市文化馆联盟,当选长三角文化馆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加入长三角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联盟、南京都市圈公共博物馆联盟、美术报长三角书画院联盟、长三角文化馆联盟,签订G60“江南文化”走廊城市合作协议。承办了宣城桃花潭畔国际艺术家创作营作品巡展开幕式。来自加拿大、意大利、以色列等多个国家的40位知名艺术家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并在合肥、黄山、宣城等地巡回展出,项目启动以来已开展各类演出300余场。

(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有力

坚持擦亮“文房四宝”金字招牌,强化“文房四宝”相关元素整合和城市品牌包装,提升城市形象。每年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不断完善以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为主,宁国山核桃文化节、绩溪徽菜美食节等为辅的节庆体系。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