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十字镇: 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优秀师资向城市学校流动,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乡镇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连续十多年勇夺郎溪县中考第一名的十字镇,也曾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近年来,该镇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关爱教师,真抓实干提升素质教育,闯出了一条农村教育的突围之路。
抓硬件 展现校园新风貌
金秋九月,走进郎溪县十字镇第二小学,满眼的绿树环绕,耳畔传来朗朗书声。在这所园林式的校园里,几栋红色的教学楼分外显眼,粉刷一新的教室宽敞明亮,校园里的水泥路一尘不染。200米的塑胶跑道就像一条红腰带系在校园的腰间,两个塑胶篮球场则像镶嵌在校园里的翡翠。球场后侧的食堂窗明几净,食堂的工作人员正在准备学生们当天的午餐,食堂的墙壁上,贴着食堂卫生最高等级的评定。学校的最南侧,有一栋教师周转房,供家在外地的教师住宿。除了硬件条件,近几年该校的软件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学校里图书馆、阅览室、音体美器材的教学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
在校园西侧的两栋教学楼之间,有一栋刚刚建成的综合楼,虽然外墙已经粉刷完成,但是教室里的设备还没有进行安装。“这是去年投资200多万元兴建的综合楼”,该校总务处主任董少华介绍,始建于1988年的十字二小最初是十字茶场企业小学,2007年移交给地方政府,2016年更名为郎溪县十字镇第二小学。经过多年的发展,校园建筑面积从原来的1200多平方米发展到了现在的7000余平方米,新建了塑胶跑道、塑胶地面篮球场和羽毛球场。2019年更是新建了一栋占地面积1400余平方米,共有12个标准教室的综合楼。综合楼除了将承担书法教室、音乐教室和计算机教室等相关职能,学校还将借助茶厂特色,开展茶艺培训、黏土培训等创客教学,让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
“近年来,我们投入教育建设的资金已经达到了2000万元。”十字镇教办主任刘文斌表示,近年来十字镇新建了十字镇第一幼儿园和十字二小教育综合楼,对十字镇的教师周转房和十字中学学生宿舍进行了改造,建设了十字小学校车专用停车场。十字小学南大门、十字二小停车场以及新建十字中学已纳入“十四五”规划。短短几年时间,学校旧貌换新颜,十字镇教育硬件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聚人才 注入师资“新血液”
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中学,曾经是众多乡镇学校的现状,究其原因是乡镇教育师资出现了断层。但是在郎溪县十字镇,随着多种教育资源和政策的倾斜,吸引了众多青年教师来到这里,为十字镇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十字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戚华云是一位已经从事教育事业25年的老教育工作者了,他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目前学校的青年教师共有53名,约占在岗教师总数的50%左右。在他看来,能否将这些青年教师留下来安心教书,关系着学校的未来和希望。
现在,用关爱有加来形容十字镇对外县市青年教师的照顾一点也不为过。学校统一安排住宿,免收房租,优先保障生活。家住宣城市区的王娇老师,2018年9月考入十字镇中心小学,本学期担任一年级(1)班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以前,我们住在外地的老师,起早摸晚赶车上下班,工作和生活极其不便。本学期,学校争取项目资金,改造了教师周转房,内部设施齐全,我也分到了一间。学校解决了我们外地教师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在这里工作让我们感到非常安心和舒心。”王娇如是说。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除了生活上的关照,他们的事业和发展空间与之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戚华云介绍:“2015年郎溪县启动无校籍改革以来,我们学校的高级教师在短短4年内增加了14名,一级教师也增加了17名。在2016年以前,学校只有2名高级教师和39名一级教师,而且很多一级教师的年龄偏大,中高级职称在30-40岁的教师中出现了断层。实行无校籍改革后,教师编制由县级统筹,由“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和内部岗位晋升也由县级统筹,教师由“校内论资排辈”获得岗位转变为“县域公平竞争”获得岗位。此举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进取精神,破解了教师取得相应职称后常出现的‘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懈怠心理。”
今年刚刚被评为十字镇优秀班主任的刘彩云老师,正在准备评中级职称的相关材料。“以前评一级教师需要熬资历,现在全县所有的教师在一起公平竞争,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被十字镇发展教育的热情和真诚所感动,留了下来,扎根在了当地,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发展 交出亮眼“成绩单”
办学条件改善了,师资队伍稳住了,教学质量也逐年提高,十字镇教育结出了累累硕果。
“今年我们学校中考4人考上了郎溪中学直升班,25人考上了郎溪中学重点班,在全县各乡镇初中成绩排名第一。”十字初中校长岳学胜表示,取得好的成绩,离不开十字镇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离不开十字镇“四好”教育发展基金的设立,种种激励措施不但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成绩好了,学生也来了。今年十字初中七年级招生282人,创下了8年来的新高。今年毕业的十字镇辖区众多优秀学子,很多都选择留在十字初中继续就读,而这在往年是难以想象的。“为了做好招生工作,我们会点对点深入农村,向家长学生介绍学校的亮点和招生政策,就是希望能够把优质的生源留下来,今年的中考成绩,让我们的招生有了更足的底气。”岳学胜介绍,今年学校还将根据九年级的成绩继续定下新的目标,争取在明年的中考中再创佳绩。
随着十字镇和郎溪开发区十字园区的飞速发展,十字镇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气,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回到了家乡工作,外来流入人口也逐年增长,十字镇居民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期望也越来越大。十字镇党委政府敏锐地意识到,努力把教育事业搞上去,重振十字镇教育事业辉煌,不仅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减轻广大群众教育负担的具体体现,是最直接,也是广大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2020年,对于十字镇教育界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可载十字镇教育发展史册的一年。该镇党委政府不仅将教育强镇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并且联合全国四好商会——十字商会,以及宣酒集团共同设立了年度40万元总计240万元的十字镇“四好”教育发展基金,以此奖励为十字镇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校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教育,没有理由不关心和支持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加强。”十字镇党委书记宗杨表示,镇党委政府计划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将十字镇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教育重镇,成为优秀教育人才聚集地,优秀生源汇聚地,优质生源输出地。用心办好居民满意的乡村教育,让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数据来源:郎溪县十字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