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南漪湖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取得明显成效

本报讯 近几年来,受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湖泊自然演替规律影响,我市南漪湖水生态环境质量趋于下降。去年2月至5月,南漪湖国控断面水质总磷浓度连续超标,自今年6月24日起,省生态环境厅对流域区域涉项目环评实施限批。对此,我市高度重视,坚持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最务实的成效加快推进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去年6月以来,该综合整治已累计投入资金约9000万元。据生态环境部反馈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南漪湖断面水质优良且持续向好,主要污染因子总磷浓度月均值控制在0.04毫克每升以内,较上年同期下降50%。主要入湖河流新老郎川河、双桥河等水质总磷浓度均值为0.095毫克每升,较上年同期下降25%,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综合整治阶段性成效显著。

提高站位,迅速行动。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先后召开多次市环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部署南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多次专题调研南漪湖水环境问题,一线指挥、现场办公。流域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在第一时间主持召开南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

深入排查,摸清底数。为找准查实问题症结所在,我市聚焦工业污水排放、畜禽水产养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等,深入开展拉网式、梳篦式排查工作。排查了南漪湖周边畜禽养殖场(户)近300家、乡镇驻地污水处理厂10座、入河排污口24个、涉水企业近200家。开展湖区4个点位的底泥成分检测,通过底泥成分进一步分析南漪湖水质变化原因。设置勘测井107个,对南漪湖湖底开展勘测。对湖面疑似围网养殖和沿湖岸线5.56万亩养殖水面现状展开全面调查。排查流域上游县市建成区污水管网40余公里,发现问题点1050处。对流域16个断面水质开展全面的加密跟踪监测,出具监测报告672个。

标本兼治,研定方案。我市邀请了中国环科院和中国科学院专家现场指导并会商南漪湖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会同流域县市区和市直相关单位编制并印发了《南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六个方面的治理任务。在去年《南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市环委办再次印发了《2020年南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对6个方面22项具体任务进一步督促和明确。

精准精细,铁腕治污。强力推进流域范围内7座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水深度治理,排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总磷浓度控制在0.2毫克每升以下。持续推进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市场及小区内部雨污水管网的排查和管道改管修复工作,推进乡镇驻地污水处理厂建设。不断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暂停审批涉磷项目,对涉磷企业实施停、限产,整治“散乱污”企业。开展了5轮164家次涉水企业专项执法检查,对工业聚集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每周开展一次监督性监测。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回头看”,新增取缔关闭35家。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清理、整顿南漪湖周边围田、围湖水产养殖,取缔或关闭104家畜禽养殖场(户),整治提升畜禽养殖场(户)128家。抓实“河湖长制”,大力排查整治入河入湖排污口,取缔或停用入河排污口15个,规范入河排污口9个。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洗砂行为,共完成10个采砂场的问题整改,取缔非法采洗砂点近70处。

科学有序,常治长清。建立南漪湖流域重点断面环境监测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建设了南漪湖地区水环境空天地一体化监管平台,增设5个预警自动监测站点,每周监测、适时监控湖区及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质量和流域生态状况,及时通报到流域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为科学精准整治提供数据支撑。建立南漪湖水质联合防控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去年7月份以来雨水丰沛的有利条件,科学调度马山埠节制闸,采取拦洪及分洪措施,既保障南漪湖蓄水量,又加大了湖区水体交换量。(本报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