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社会广角

红船精神引领打造最精彩板块

——2020大型融媒体采风走进嘉兴见闻

◇本报记者 余庆


秀洲区(秀水新区)


作为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红”成为了浙江嘉兴的底色,激励着这座城市永不停歇的脚步。6月16日下午,“红船精神引领 看最精彩板块”2020大型融媒体嘉兴采风行活动举行,来自全国30多家融媒体记者参与了活动,采访团先后来到南湖区、秀洲区、经开区和海宁市,聚焦嘉兴在全面实施首位战略、勇当“最精彩板块”过程中,取得的可喜成绩、呈现的动人场景和展示的精神风貌。

南湖区:精心描绘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如今的嘉兴市南湖区,正围绕打造市域治理现代化首善之区的总目标,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的核心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宜居宜业的生态区、共享发展的示范区”,不断夯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的坚实基础。

三年多来,南湖区上下齐心,全面打响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征地拆迁大会战,全力推进顶层设计高标统筹、基础设施集中推进、高端产业培育壮大、创新要素系统集聚、公共配套品质塑造、文化旅游内涵积聚、美丽新城形象提升、创业创新活力激发、华夏幸福区块示范打造和镇(街道)联动发展等“十大行动”,东部新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党的建设显著提升、经济结构攀向高端、发展动能愈加澎湃、城乡颜值持续扮靓、群众福祉更有质感……如今,新时代的南湖人,正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精心描绘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秀水新区:加速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模范生”

以承载国家战略和首位战略为己任的嘉兴市秀洲区秀水新区,通过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三个侧面,展现出这片土地在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同频共振中秀出的别样精彩。

如今在秀水新区,科技创新正迸发火花,前沿产业创新在扎根,智慧城市在实践,创新链融合在示范。未来,这里将主导纺织服装、智能家居、电子信息和食品制造等产业。境内秀洲纺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重点吸聚研发、设计、标准、人才等高端创新要素,为200亿元产值、近千家中小微纺织企业提供全链条的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助力传统纺织印染产业转型升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也是该区域的发展重点。“水灵灵”秀水新区,有着丰富的水绿资源,分布着莲泗荡、梅家荡等51个湖荡。境内王江泾镇是一个千年的运河古镇,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世界文化遗产点长虹桥气势宏伟,莲泗荡畔网船汇聚……水清岸绿景美,让这里成为了“看得见天,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宝地。

经开区:勇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在嘉兴这座水灵灵的慢城里,却也不乏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排头兵”——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经开区荣获对外贸易十强开发区、利用外资十强开发区、浙江省十佳开放平台、“2019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开发区”“浙江省美丽园区示范园区”等称号,连续六年在全省21个国家级开发区年度考核中排名第二。

经开区与省级嘉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及嘉兴国际商务区实现三区合一、合署办公,成为全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作为嘉兴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开区在红船精神的指引下,正发生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蝶变”。

经开区着力抓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坚持科学发展,全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并在不断地提升发展中。同时以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为先行模范,坚持把城市现代化作为加快发展的总动力,全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千亿元,一个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区正在日益崛起。除此之外,经开区也大力做好体制机制的创新区,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管委会体制,成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

海宁市:创新统战工作打造多层治理样板

列入沪杭两大“都市圈(区)”发展腹地的嘉兴海宁市,在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步履坚定、硬核前行。环视当下,如何把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紧密团结起来,同心奋进,近年来,海宁市有力推进大统战工作格局下的基层统战工作不断创新,形成“多方协同、多层联动、多点发力”的工作局面。

在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同心家园综合体”,采访团深入了解在此起步的海宁爱心联盟。2013年4月成立的爱心联盟,现已发展成为海宁规模最大、组织架构最健全的联盟型公益社会组织,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4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是海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城市社会治理的实践平台、服务平台、成长平台。

围绕海宁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民盟海宁市基层委以“倾听 服务 奉献”为品牌,在海宁市硖石街道东苑社区等精心共建“五心社区服务站”,有效打破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工作壁垒,实现了提供高品质社会服务、开辟参与基层治理新通道、增强盟员履职服务能力、展现新时代民盟新形象的多赢局面。

海宁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则通过充分发挥基层“三治”优势,秉承全民众筹的优良村风,组建全民参与的“微网格式”防控网,通过乡贤们构建的“自治、法治、德治”、全民众筹、乡贤治理、众管微治等相结合的方式,给乡村治理体系注入新动力,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