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春风化雨润桃李

——我市撤地设市二十年来教育事业发展纪略

■本报记者 刘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建设“教育强市、体育强市”为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体育的现实需求。2015年,我市成为全国学习型城市第三批成员单位。2016年,宁国市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安徽省唯一。2016年底,我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实现全覆盖,提前4年完成目标任务。

我市办好了有温度高质量的教育事业,发展了促进全民健康的体育事业。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42所、在校生331790人、专任教师23466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7.68%、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巩固率97.8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6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7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办学条件得到新改善

近年来,我市完成“全面改薄”工程任务。2014年至2018年,我市共规划实施建设类项目742个,涉及295所中小学。建成校舍及运动场面积1319467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266780台套件、图书746176册,涉及318所中小学。完成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任务,2009年至2012年,我市共规划加固改造311所中小学,865个项目,建设面积912524平方米。

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工作,连续实施三轮《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市区新增学位6750个,新建、迁建公办小学13所,新增学位12960个。新建公办初中2所、改扩建3所,新增学位3600个。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生资助政策改革。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实现了义务教育全免费。2007年至2019年,我市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和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学生66万人次,累计资助总金额7.2亿元。资助学生由2007年的1.3万人次增至2019年的5.2万人次,年资助金额由2007年的1400万元增至2019年的8500万元。

价值观养成对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我市坚持用“立德树人”为教育打上精神底色。目前,全市有全国文明校园2所、省文明校园8所,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10所,5所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11所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特色学校,5所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在国内首创小学生综合素质信息化教育评价平台“宣城市未成年人美德在线”,2016年被评为安徽省宣传文化思想创新优秀范例。2017年我市荣获“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称号。

各类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收获硕果累累,各类教育百花齐放。

——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000年,宣城地区有独立设置的幼儿园177所,在园幼儿47109人。自2011年我市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以来,全市学前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新建公办幼儿园108所、改扩建121所,新增班级1093个、学位32790个,全市“一镇一园”覆盖率100%。到2020年,全市幼儿园园所增加到426所。

——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建立“三同步”城区学校配建机制。规范和改革招生制度,实行将省级示范高中招生指标的80%分解到各初中学校。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确保以公办学校安排随迁子女就学、确保入学零障碍、确保上学同待遇。调整农村学校布局规划,撤销、合并过于分散或规模过小的初中、小学和教学点。建成乡镇寄宿制初中、小学95所,建成248个校内留守儿童之家。保障城乡师资合理配置,组建教育集团11个、城乡帮扶结对学校29组、联合办学7组、教育联盟1个。

——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全市现有普通高中21所,其中省级示范高中8所,省级示范高中招生人数占总招生数69.69%。宣城中学、宣城二中等校艺体特色办学逐步形成。学科竞赛成绩凸显,尤其2014年后,我市学生参加四个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成绩进步明显,获省一等奖60人、二等奖416人、三等奖648人,5人入选省奥赛集训队,1人入选奥赛国家集训队,获国家奥赛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1枚。

——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创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4所、国家级重点5所、省级示范8所、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6所。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有14类64个专业158个专业点,基本覆盖全市主导产业。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