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建平镇:特色种养拓宽脱贫路

■本报记者 戴丹丹

5月9日,记者来到郎溪县钟北村姜长生家中,他正忙着将成熟的“铁扫帚”捆绑成把。

今年68岁的姜长生是钟北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平日里,姜长生除了种植小麦、稻子之外,还把自家闲置的荒地整平,种植“铁扫帚”,这种植物成熟后,老枝呈圆柱形,茎生柔毛,质地较坚硬,十分适合做成扫帚。

“我一天能扎五六把扫帚,去年一共做了300多把,村里的干部都帮我做宣传,所以销路根本不用愁,15块钱一把,去年做的基本上都卖完了。”姜长生笑着告诉记者。

除了帮姜长生的“铁扫帚”拓宽销路,村“两委”和帮扶干部还指导他发展特色养殖,利用家门口3亩水塘放几百尾鱼苗,并养殖麻花鸭100多只,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收入,同时还能享受特色种养奖补,一举两得。

姜长生告诉记者:“村里帮我选购了优质的鱼苗和小鸭,去年年底鸭子全部销售完了,小鱼还要慢慢长,本打算今年年初再养一些麻花鸭,但是受疫情影响还没来得及去买,再过几天就去买,这次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养殖200来只。”

通过特色种养的道路,姜长生的脱贫路也越走越稳,与姜长生一样,家住建平镇钟北村的贫困户杨金凤也是通过特色种养的道路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早年,杨金凤因患病引起中风半身不遂,丧失劳动能力,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帮扶干部、村“两委”干部多方帮扶下,杨金凤开始发展生猪养殖产业,2018年家中养殖生猪共计150多头,然而好景不长,同年底遭受非洲猪瘟影响,杨金凤养殖的生猪全部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十万元,使原本家庭经济情况有所好转的杨金凤将再次面临返贫风险。

然而,身残志坚的杨金凤在遭受打击后,并没有“等靠要”的思想,而是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再次拼搏,在国家相关扶贫政策和项目扶持下,杨金凤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定了在家养殖肉鸡200多羽,希望通过销售肉鸡和禽蛋增加经济收入。为了更好地销售,杨金凤多次参加县镇开展的扶贫电商基础知识培训及电商实操培训,并在专业工作人员的扶持下创建了自己的网上销售平台,开起了淘宝店。多了网上平台销售渠道,同时通过自己专心的打理经营,小小的淘宝店月订单几十单,获得较好的收益。

养殖事业稳定后,杨金凤没有就此止步。杨金凤又看到了一个好产业,小龙虾养殖,自己负责学习养殖理论知识,父亲带着兄长负责出力养殖,把自种的几亩水田变成了小小的龙虾养殖基地。一家三口通过努力,不仅脱离了返贫风险,日子也越过越好。

近年来,建平镇把培育壮大特色种养作为提升贫困群众造血功能、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着力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2020年该镇特色种养产业奖补申请560户,奖补资金达74.665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