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特刊

幸福濂长花正开

“如果能亲眼所见今天的濂长村,先辈们一定很宽慰。”坐在自家院墙边,与村里老人闲聊起过往,87岁的徐四九感慨万千——四处转移、躲避战火的日子早已远去,眼前的村庄,在初冬暖阳下,生机勃勃又和谐安宁。

青山埋忠骨,热血图振兴。今日濂长,这片英烈热血浸染过的热土,幸福花开样样红。

■茶香菇壮产业兴

濂长的幸福花,开在茶园里。

泾县茂林提魁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勇,是正宗的红二代。父亲周明火是加入皖南新四军游击队的第一批队员。

从茂林镇水利站退休后,他不想闲在家里,总想着还能为老家的乡亲做点什么。

濂长产好茶——拣尖,但养在深闺人未识。自小学过制茶手艺的周勇想把茶园种起来,把好茶推出去。

2015年9月,他起步的时候,濂长的茶产业不景气。“落后的种植、制茶技术,难以保证茶叶品质和效益。茶园荒废了近一半。”

也许是父亲的血性遗传给了他,周勇做起事来总有那么一股子热血劲头。他说干就干,投入20多万元,建造了高标准钢结构茶叶制作车间,购置杀青、理条、烘炒等制茶设备,创立了属于濂长村的茶叶品牌——“濂坑拣尖”。

他是善于学习的人,请来外地的专家指导新设备的使用,找来本地的农技人员,手把手教茶农种植技术。

一年、两年、三年……濂长的茶园恢复了生机,加入合作社的茶农也渐渐多了。“现在村里已发展6个百亩茶园,年产2万多斤茶叶。”

老周不仅带着村民种茶,还帮着加工茶叶,更多是想办法把大伙辛辛苦苦种的“濂坑拣尖”卖出去。他很自豪,去年,帮助困难户销售了4000多斤鲜叶、300多斤干茶。

如今,合作社已吸引茶农30多户加入,年产值能达到200多万元。老周干劲足得很,“我们的茶叶在南京销售不错,下一步还要在品质上提升,让更多人喝上濂长的好茶。”

山上茶园香,山下香菇肥。这朵幸福花,还盛开在菇棚里。

村党支部书记徐金林,就是金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他是个热血的汉子,2012年一场台风损坏了大量菇棚,菇农损失惨重。但他挺过来了,今天仍在继续香菇种植,成为村里规模最大的香菇家庭农场。

徐金林领我们走进菇棚,一株株滚圆的菌棒上,一朵朵肥嘟嘟的香菇长得正欢。他的爱人凤丽君麻利地采摘着,“看,这朵是花菇噢,多壮实。”

昼夜温差大的山区,是反季节香菇成长的“乐土”。濂长村采用了机械化的香菇制棒流程,制棒速度由每天2千支增至2万余支。凤丽君语速很快,“我们改进了技术,地埋式改为架层式立体栽培,出棚的香菇无沙无虫。”

合作社集中制棒、分流发菌出菇,进一步降低了菌棒制作的成本。加入的会员102户,带动周边农户112户,涉及5个村,种植规模100万棒以上,总产量有200万公斤。

今年3月,茂林镇通过申请扶贫项目,为濂长村香菇产业发展又添了把火,新建了16个菇棚,可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多元,还带动了6户贫困户就业增收。

■新事新办风俗美

幸福像花儿一样,不仅开在茶园里、菇棚中,也绽放在大伙的心坎上。

对村民徐世鹏来说,这个国庆,新事新办,清新时尚。

他和爱人去年领了结婚证,但因疫情原因,一直没办成喜宴。10月7日,在村口的新风堂办了12桌酒席,算下来,每桌光菜金至少节约500元。“濂长离镇上有9公里,老年人出门不方便,在新风堂办酒,省事省力省钱。”

今年国庆假期,新风堂办了78桌喜宴,共计为村民节约2万多元。

说是新风堂,其实是一幢老建筑,前身是1982年修建的“濂长大会堂”,承载着大伙的共同记忆。

这座房屋因年久失修,几近坍塌。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一代村集体奋斗的成果,不能在我们手里倒下了。”2018年,整合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资金,将其改造为“濂长文化礼堂”。2019年初,又改建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风堂成为茂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

投入使用后,既是新事新办的新场所,又是村民们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的好地方。

村党支部副书记汪庭魁负责新风堂的管理,他喜孜孜地介绍,有老人活动室,也有小朋友的玩乐设施,还有舞台、音响、灯光、投影……“不要看濂长在山坳里,群众文化活动一点也不少,跳广场舞、唱卡拉OK,精神生活丰富着呢!”

新风堂滋养的精神文明之花,愈加绚丽多姿。

村里成立了乡贤参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协商委员会……68岁的徐国华是乡贤参事会成员,热心肠的他带头把两个儿子的婚宴都放在新风堂,还捐赠了4台价值5000元的空调。在外打拼的村民周晓,得知这里餐具老旧,主动联系村委会,捐赠了20套餐具。

欣欣向荣的新风堂,不仅是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还是自驾游客和骑行者的活动驿站。

村“两委”用好新风堂的“流量”,设立爱心助农专柜带货,蜂蜜、笋干、茶叶……从濂长走向远方。

■热土振兴前景好

濂长的幸福花,常开常新,经久不衰。

眼下,村“两委”正谋划未来发展,支书徐金林踌躇满志:“走红绿融合的路子,充分挖掘红色基因,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

说起来,濂长红得浓烈,传统底蕴也深厚——

有嘉庆年间的石拱桥、丕岭古道,道光年间的贞烈牌坊,溶洞“神仙洞”曾是电影《黄英姑》取景地。

令人眼前一亮的,还有全省唯一的古树公园。在里长村民组,15株百年古树依山而生,气势不凡。其中一株500多年树龄的一级古银杏,守护着古村、青山、秀水,守护着这一方热血浸染过的热土。

这片热土,振兴的期望是如此迫切。

抓住省级中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机遇,濂长村“组组通”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改水改厕工程全部完成,河道、桥梁全部实现清淤升级,“五清一改”清理掉了多年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

徐支书如数家珍:投入6万多元,在全县率先为自然村都安装了路灯。村部至蜜蜂洞山脚的濂蜜路路面拓宽硬化工程完成,这条全程8公里、宽6米的道路,是濂长第一条村级旅游公路……

这片热土,发展的意愿是如此热切。

山东客商来了,一个名为“齐风徽韵”的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启动实施。

热情的山里人,凭借一腔热血和满腔诚意,打动了远方的客人,计划投资1.1亿元,建设包括生态度假区(民宿)、特色野生茶叶加工中心在内的生态庄园。目前,100亩土地流转工作已经完成,前期投资大约两千万元。

好消息接踵而来——

集观光旅游、采摘体验为一体的300亩生态茶园项目,落户濂长;

连接东流山激战场、丕岭山顶、蜜蜂洞的10公里红色旅游环线,以及蜜蜂洞山脚下的相关建设项目已破题,成为《茂林皖南事变激战地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山依旧在,濂长景色新。今日濂长,村民们正在希望的田野上续写着新的热血故事。

(本报记者 谭艺莹 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