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民生民声

豆腐巷即将上演“变身记”

◇本报记者 张蓉


豆腐巷十八达巷改造效果图。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豆腐巷早市。(资料图片)



近些年的豆腐巷,服饰店、饭店热热闹闹地开着。



豆腐巷乐彩巷改造效果图。


提起豆腐巷,宣城几乎无人不知。这条6米宽、360米长的小巷,充满了人世间的烟火气息,承载了很多老宣城人的回忆。

她是城市历史的缩影,文化的沉淀。高高低低的青石台阶、爬满藤蔓的房屋外墙,无不在诉说老宣城的故事。

她也是城市的“微血管”,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令人欣喜的是,这条小巷“旧貌”即将换“新颜”!

近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提升老城区街容风貌,增强街区活力和商业氛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豆腐巷街区即将进行提升改造,目前设计方案正在公示中。

方案中提到,改造将以向史而新和保护当代历史文化为设计理念,形成“豆”字形平面布局,串联起鱼骨状空间格局。以时尚休闲、餐饮美食与生活休闲为主题分别对豆腐巷、法制路进行改造,同时对串联两条街巷的巷道空间环境进行改造设计,打造文化休闲广场、餐饮休闲广场、绿地休闲广场等节点空间。

据宣城“文化老人”奚本金介绍,这条小巷有过好几个名字,但因为巷子里有不少做豆腐的生意人,大家口口相传,就习惯用豆腐巷代替官方地名。民国期间,这条路叫崇正路,建国后改名新生路。再后来,再次改地名的时候,这条街道就正式命名为豆腐巷。

此巷原有津津酒家,另有大观园浴室,宣城高等小学堂(1902年开设,后改建三小分部)。上世纪五十年代,宣城县工会设于此巷内。

据清嘉庆《宁国府志》记载,宣城城内外有街巷91条,这些街巷的名称,大多是约定俗成,有的以历史上府衙门所在地而得名,有的以当时的各种市场所在地面相称,至清末民初宣城城内演变为九街十八巷的格局。豆腐巷便是九街十八巷中的一巷。

奚本金老人曾在豆腐巷里住了十多年,亲眼见证了小巷里的不少变化。据他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豆腐巷里成立过一个“工人俱乐部”,每个星期五的晚上,都有不少单身的青年男女来跳舞。一来二去,很多人就在那里相识,最后喜结良缘。

如今的豆腐巷,服饰店、饭店、熟食店……热热闹闹地开着,偶尔停驻一会儿,许会碰到几个老熟人。豆腐巷虽不复往日辉煌,但温暖和情谊一直都存在于老宣城人的记忆中。

李师傅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搬到豆腐巷从事服装行业,到今年,已有整整30年了。“我在豆腐巷经历了自己孩子的出生,到现在孙子也出生了。”李师傅坦言,豆腐巷见证了他人生中的很多大事件,现在豆腐巷要改造升级了,他非常期待。“现在要带孙子,不是每天都住在豆腐巷,等改造好了,我一定回来看看!”

小小豆腐巷,一头连着悠悠岁月,一头连着百姓生活。期待改造后的豆腐巷,成为城市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