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专刊

深化


普法从娃娃抓起


作为全国“八五”普法规划中“模范守法家庭”的发源地,我市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充分发挥“法治家庭”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探索建立‘法治家庭’长效激励机制,推动‘法治家庭’培育与子女教育、个人医疗、交通出行、银行贷款等福利挂钩。积极鼓励‘法治家庭’成员,尤其是农村的‘法治家庭’成员充实到基层一线的‘法律明白人’队伍中,积极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开展村居法治宣传教育、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市司法局局长吕雪峰说,同时加强动态管理,按照属地原则,每两年由各县市区组织一次复核,对于年度内居民家庭成员因发生违法犯罪,被依法处理的,以及经群众评议不符合“法治家庭”标准的,取消其“法治家庭”资格,收回证书(标牌),并扣减相应的普法微积分,取消家庭的法治红利。

在体制机制上,我市探索建立“法治家庭”培育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宣传部、政法委、文明办、教体局、财政局、公安局、司法局、共青团、妇联等为主要成员的“法治家庭”培育领导小组,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内容,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法治家庭”培育的考核内容和标准,设置科学的“法治家庭”培育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考核杠杆的指挥棒作用,有效推动“法治家庭”深入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通过狠抓关键精准普法,提升“法治家庭”工作实效。

宣传对象上从小抓起,固本培源。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以宪法为主题的法律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让法律知识从小学起,让法律素质从小提升,让法律信仰从小养出。

宣传内容上求同存异,按需施教。既有《宪法》《刑法》及《民法典》等共性内容,也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等个性内容。市司法局副局长陶群说:“通过接地气的法治宣传活动、法治文化活动,群众能感觉到缺什么、学什么,干什么、学什么,‘法治家庭’培育也逐步由‘要我参加’向‘我要参加’转变。”

宣传形式上新老结合,雅俗共赏。根据普法对象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充分运用电视、手机、网络等现代传媒,发挥其传递快、覆盖广的优势,把群众身边的事儿、关心的理儿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通过皖南花鼓戏、皮影戏等特色化的宣传形式开展“以案说法”“现身说法”,寓法于情、寓教于乐、寓理于戏,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法律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用得上的“宝贝”,让法治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只有全方位的合力共建,不断培养‘社会细胞’的法治基因,使每个家庭都能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让家庭成员成为‘法律明白人’,才能真正让法治思维、法律观念深入人心。”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启望说。

(数据来源: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