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我市全力以赴 开展防汛救灾工作

本报讯 今年入梅以来,我市已经遭遇六轮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71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2倍。7月2日至16日8时,全市有31个气象站雨量超过500毫米,2个站超过700毫米(绩溪县胡家、寺后)。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我市江河湖库水位上涨迅猛,水阳江干流全线超保证水位,青弋江干流超警戒水位。目前水位仍在上涨,水阳江中下游、南漪湖、郎川河水情形势严峻。

截至7月16日14时,全市7个县市区先后受灾,累计受灾人口47.8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危险区域群众80456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32302人,因灾倒塌房屋124户243间、严重损坏房屋357户602间、一般损坏房屋2080户3858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5232公顷,其中成灾21063公顷、绝收5993公顷,累计直接经济损失18.3亿元。

面对严峻形势,我市坚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开展防汛救灾工作。

夯实防汛责任。我市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及时调整充实市、县、乡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制订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规则,落实市领导联系县市区包保工作责任制。并根据汛情变化,突出抓好水阳江中下游、南漪湖周边重点圩口防御,及时建立市领导联系8个重点万亩圩口制度,驻点指导圩口防汛抢险工作,并以重点圩口为单位,建立前线指挥所。

强化汛期调度。进入主汛期以来,市防指坚持每日会商调度和重大气象专题调度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召开防汛会商会或调度会,多次到一线检查指导防汛工作。

全力抢险救援。灾情发生后,我市统筹组织武警、公安、消防等专业救援力量。截至16日7时,共出动专业力量12746人次,出动车辆3654台次、冲锋舟(艇)137艘次,配合营救、转移、疏散、劝离群众7353人,排查圩堤309公里,抢通道路22.3公里,路面清淤16.8公里,装填沙袋9900袋,清理淤泥1450方,排查受损房屋60余间,搬运居民物资9.6吨左右,向群众送水104吨。

统筹减灾救灾。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及时转移危险区域和危险地段的受灾群众,积极引导鼓励受灾群众以投亲靠友等方式分散安置,零星投亲靠友有困难的通过借住公房、租住宾馆等社会化方式综合保障。对安置人数较多的设立集中安置点,全市目前共设立集中安置点35个,安置群众1214人。抓好资金保障,省财政厅、应急厅已先期下拨80万元省级救灾资金,市级财政安排了1000万元专项救灾资金,首批500万元已下拨,县级财政累计已下拨救灾款480万元。强化防汛物资保障,省级紧急支援我市两批防汛救灾物资,共有编织布25万平方米、编织袋30万条、救生衣6000件、折叠床400张、毛毯1000床、帐篷100顶,目前已下发到抢险现场和救灾安置点,后续物资正在持续安排。全市通过争取省级支持、市级应急储备、县市区调剂、紧急采购等多种形式,累计发放折叠床1503张、空调被(毛巾被)3432床、棉被2055床、帐篷108顶。通过各级与超市协议储备制度,共发放大米36050斤、方便食品10137箱、饮用水1万余箱以及其他生活物资,累计物资折款约368.9万元。启动倒损房恢复重建,依托山区库区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发挥政策性保险作用,及时为因灾倒损的农村住房进行查勘理赔,努力减轻受灾群众的经济损失。

(本报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