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民生民声

居家就业 一家迈上脱贫路

◇陈远芳 本报记者 戴丹丹

“我每天做完家务活就做假发,一天也能挣30元左右呢,还是镇人社所为我找了这份不耽误家务活的工作”。近日,走进郎溪县十字镇双铺村大江村村民组贫困劳动者杨石菊的家中,她如是说。

今年48岁的杨石菊与丈夫余孝华由于身体原因因病致贫,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的儿子由于家境困难,高中没读完就外出务工,女儿在读大学。虽然家庭经济较拮据,但杨石菊夫妻俩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不等不靠,用实际行动摆脱贫困。

两年前,在双铺村村委的介绍下,杨石菊夫妻俩来到本村菊花种植基地工作,月收入达4000元。十字镇人社所工作人员上门走访时,得知杨石菊还想利用农闲时间在家里做些手工活,便为其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其在附近手工艺厂领一些手工艺半成品在家里做,同时又联系附近的假发厂,帮助其在家里进行假发的编织做工,并按相关文件要求为其申报居家就业补贴。

杨石菊的丈夫余孝华还被聘为双铺村村级辅助公益性岗位人员,年收入1800元。目前,他们的女儿勤工俭学,学费及生活费都能够自行负担,儿子经帮扶人帮扶,在十字镇开发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月薪5000多元。

如今,杨石菊一家已经稳稳地走上了“脱贫路”。面对越来越好的生活,杨石菊感慨道:“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帮助和关怀,让我们全家都有了努力的方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