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欢延智能:强创新 竖标杆

■本报记者 余庆

初春时节,走进位于宣城经开区的安徽欢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几十台一米多高的工业机器人灵活地舞动着机械手臂,做出不同的动作。一位戴着口罩的工程师,正拿着设备对其中的一台机器人进行装配测试。车间的最里面还伫立着一台三米多高的全球最大吨位的搬运机器人,整个车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我们是以高端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和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目前我们的工业机器人涉及焊接、打磨、搬运和组装等领域。”安徽欢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华飞告诉记者,2015年上海欢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时候,国内工业机器人还是外国品牌的天下。虽然没有成熟的市场,也没有任何智能机器人研发的经验,可就是凭着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闯劲,在经过充分的调研、沟通,经历数不清的测试后,十多人组成的研发团队硬是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推出了一款焊接机器人,实现了国产品牌从无到有的突破。通过几年的努力,公司的产品在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

2019年年初,公司订单持续增长,生产的产能却遇到了瓶颈。“我们上海公司的生产场地已经难以放置更多的生产设备,必须想办法对外转移,企业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黄华飞说,宣城市政府和宣城经开区的领导得知公司准备从上海外迁的消息后,主动伸出了橄榄枝。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去年年底,双方签订了框架协议。经过紧张的生产调试,公司在2月中旬作为开发区的第一批复工复产企业正式投产。目前该公司在宣城生产的第一批100台工业机器人已经下线,自主研发和生产的VR减速器也将在今年开始外销,预计今年的销售额能达到1.5亿元左右。

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研发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我们的新型焊接机器人四月份就会下线销售,和老款机器人相比,焊接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已经收到了五十多台的订单。”黄华飞介绍道,公司在创新研发项目上人才优先、资金优先,保证了创新研发的长期发展。公司成立了由20余人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专门研发新产品、新材料,生产工艺不断得到提高。目前由该公司研发成功并申报的四十多项专利技术已全部应用于产品,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展望未来,黄华飞踌躇满志,下一步公司将成立机器人研究院,每年投入3000万至5000万资金专门用于新产品研发。预计到今年五月份,上海公司将整体搬迁到宣城经开区,上海的研发团队也将并入宣城研发团队。除此之外,公司已经和合肥工业大学达成了初步意向,通过引入高校的合作,确保公司科研能力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同时,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应用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力争在未来三五年内把欢延打造成国产机器人的标杆性企业,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